八年级语文《水调歌头》教学案例

发布 2022-12-18 09:14:28 阅读 2456

八年级语文《水调歌头》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水调歌头》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3能够具有一定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2通过诵读读准字音。

3通过启发点拨和讨论等方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联想和想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时安排:一时。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兴趣的激发)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月牙或者是在多**上放一张月亮的幻灯片,边画边要求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如果有困难也可。

与同学小声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然后找学生起回答,同学补充。然后引出本节的教学内容。二.讲授知识(一)学常识介绍;1,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词:又叫长短句,也有的又叫“曲子词”、“乐府”等、词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

阕:是词的段落,也叫片。分两段的第一段叫上阕;第二段叫下阕;另外词的一首不分段的也称一阕。

小序:,是交待了写作时间、背景,写作的缘由等这类说明性的字。2对苏轼及其写这首词的背景的简单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人。是北宋杰出的学家和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此词之时,他宦途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

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二)**歌曲《明月几时有》,学生在歌曲的旋律中感受意境。(兴趣的激发)

1、根据注解,疏通意:2、对的整体感知。

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的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上阙:望月(写景)情景。

下阙:怀人(抒情)交融。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③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哪些地方用到了想象?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联想:由明月(月圆)-团圆(人圆)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叫联想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意境叫想象。⑤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三)深入理解(学生自由发挥)

1、先独立思考下面问题,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1)、苏轼原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加之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没有相见了,面对中秋圆月,他的心情会怎样呢?

苦闷,忧伤,惆怅,难过等。

2)、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矛盾,害怕寒冷。

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

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2、小结:“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的思想感情。

但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翩翩起舞。想象一下此时的苏轼的得意之状。

3、讨论:对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达,襟怀坦荡,真是了不起。夜深人静,皓月当空,但骨肉分离,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这事的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参与、指导)

4、全班同学齐读全首词,归纳总结出作者的心理变化历程。(苦闷——矛盾——豁达——祝愿)(四)品味。

配乐朗读,品味意境。

知识延伸】(学以致用古今观照)

1、今后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将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学习了这首词后,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谈谈自己的看法。2、放两张艺术性强的幻灯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去想象图画。

在运用联想和想象之前前弄清楚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珍珠,月亮,地球,洋葱,鱼目等等)(猴子捞月,登天计划,天空等等)

总结概括】:这节我们学习了北宋大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对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苏轼这位大学家也有更深的认识。

掌握了想象和联想的艺术手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欣赏这首词美感的同时体会到了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呢?

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正视失败,迎接挑战,我们的人生,定会成功。

最后给大家**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在歌声中结束这堂。【作业布置】1、熟读背诵。

2、根据对词的意境的理解,给这首词配一幅插图(可以合作)3根据下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左右)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皎洁的明月,思绪万千…【板书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上阙:望月(写景)情景下阙:怀人(抒情)交融。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教学反思:本设计,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还注重学生对本学习兴趣的培养。前的导入,授中朗读带的**,歌曲的**,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以及知识延伸部分,让学生学以致用,古今观照,这些兴趣培养措施,让学生在堂学习中兴趣十足,学习的效果很好。

八年级《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3.背诵这首诗。过程与方法目标 1.配乐范读 打拍朗诵 足踏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 韵律,感受其声韵美。2.利用 主题 来建构以中秋月亮为题材的诗词从而学会对诗词的对比 ...

八年级语文下《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姓名 夏祖敏单位 赫章县达依初级中学。个人简介 我叫夏祖敏,2006年7月1日毕业于毕节学院 综合文科 毕业后一直在赫章县达依乡初级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现为中教一级教师。本人从事语文教育已经有9年了,在教学工作中一贯遵循 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 在工作中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对教育方式的研究。以爱...

八年级教学案例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 第一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 天平 教学案例。一 案例背景。八年级阶段的中学生对公平或不公平的现象并不陌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和思考,感性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的量,可是他们对公平和公平对社会稳定 个人发展的意义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清晰地认识,不利于学生树立公平意识。本框题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