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发布 2020-03-06 04:27:28 阅读 5289

3.4地球上的水。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中的应用。

3)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产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

3)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好处。

4)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二)自主学习:

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师生共同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丽。

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尽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

2)模拟感知地球上的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p32页。

学生分组操作。

3.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先分组讨论发言,形成一个小组意见,写在纸上,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发言,最后把各小组的内容张贴在教室内的墙上。

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师生讨论。

2)老师补充介绍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三)作业:想象,如果没有水了,将会怎么样?

第四单元。4.1谁最关心天气。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信息,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天气。

2.能够收集各种关于天气的资料,能够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3.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

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周围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资料。

4.能够了解气象者的工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天气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从而关注天气的变化。

2.愿意欣赏美丽的天气,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研究天气。

二.教学准备:

1.各种关于天气的**、光盘、录象等。

2.最近一周的天气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讨论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1)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喜欢什么天气?最不喜欢什么天气?你能不能说说为什么?

2.讨论我们所喜欢的天气。

1)学生思考;

2)师生共同交流,老师同时将学生说的各种天气板书在黑板上。例如:炎热、干旱、有风、寒冷、有雾、暖和、暴风雨、大风、晴天、下雪、凉爽、沙尘暴、台风、冰雹、下雨等。

3)讨论你喜欢的原因。

4)了解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3.用自己的话描述今天的天气,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4.设计记录天气的符号。

1)教师示范例。

2)学生自己设计,并写在书的格中。

5.怎样知道或了解天气情况:

1)天气预报。

2)为什么要经常关心天气预报。

3)怎样关心天气预报。

三)作业:1.课后关心天气预报。

4.2测气温。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知道测量气温的方法,能够用温度表测出当时某个地方的气温。

2)了解气象站测量气温的工作原理。

2.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不同地点测量的温度数据中发现问题。

2)能够从亲身经历的活动中体会数据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从事收集数据工作,乐于研究自己提出的问题。

2)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1.空气温度计,百叶箱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学会使用温度表。

1)观察温度表,认识温度表的各个组成部分。

2)学会温度的读写。

3)用温度表的模型练习温度的读写。

4)重点指导零下温度的读写。

2.测量教室里的空气温度。

1)学生测量、记录教室内的温度。

2)比较教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

3)学生讨论各组测量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4)学生汇报各组测得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3.测量不同地方的温度。

1)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的数值,在此基础上讨论本小组测量的方法。

2)确定测量的地点,并对自己小组的测量结果作出**。

3)学生分成小组测量各个不同地方的温度,并记在p83的活动记录纸上。

4)汇报数据,讨论测量结果和**的结果是否相同及原因。

4.讨论测量温度的规定和百叶箱的由来。

1)观察p41的“一天气温变化的记录图表”。

2)思考: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总结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4)讨论:怎样测量气温才比较可靠。

三)课后研究:

指导学生继续收集天气数据,并且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4.3雨下得有多大。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云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哪种云会下雨。

2、能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几种云,知道哪种云可能会下雨。

2、知道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

2、愿意和雨水亲近,体验大自然的感觉。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大的塑料瓶、胶带、蜡笔、剪刀。教师准备喷壶、白纸。

三、教学过程。

1、从观察自然界的云朵引入教学。通过观察云朵,思考:什么样的云会下雨?

讨论:什么样的云会下大雨,什么样的云会下小雨,什么样的云不会下雨?指导学生了解积云、卷云、高层云一般不会下雨;积雨云、云层云有可能会下雨。

2、怎样才能知道一场雨下得有多大。学生根据经验或者感受,也许不能准确描述一场雨到底下得有多大。因此,要引入雨量器的概念,使学生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雨量大小的科学仪器。

1)讨论本地一般雨下得有多大?鼓励学生说出他们是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到的雨量的概念,如看水花和积水等。

2)介绍用小尺、刻度来测量雨的大小的方法。讲解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雨的一种工具。

3)对照教材上雨量器的制作方法,了解制作过程;教师演示如何将胶带贴在塑料杯上。

4)讨论为什么在有的雨量器的底部经先倒进一些水。

5)学生把刻度贴在杯子上后,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6)把学生带到选好收集雨的地方,模拟雨云用喷壶向每个学生的雨量器里“降雨”。

7)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当学生带着他们的雨量器回教室的时候,提醒他们走路时要小心,免得溅出“雨水”。学生应该把他们的雨量器放在一个平坦桌面上,在与眼水平的位置上读出降雨量。

8)指导学生回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测出下一次下雨时的雨量。

四、教学后记

4.4今天刮什么风。

设计理念:本课采用“体验——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创设浓郁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风的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语言、文字、符号)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知识与技能:1、知道风的特征;

2、能够用一些常见材料制作风向标、风力计,能用风向标、风力计初步测量风向、风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大扇子一把、风铃、自制风向标、实验报告单。

学生材料:彩色纸条、塑料泡沫小球、棉线、彩色小旗、纸风车、布条。

过程设计:活动一体验。

一、了解风的特征。

1、 谈话:(指着风铃)问:知道风铃为什么会响吗?

关于风你都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意图]:通过让学生充分表述,掌握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同时激发兴趣,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身边处处有科学。

2、 了解风的特征。

体验:风的特征。

老师送一份礼物给你们,请你们张开手。(用大扇子朝学生们扇,扇起风)接住啦,别松手!现在请你们把礼物拿出来。

那好!拿不出,就睁大眼睛看,看看老师究竟送什么礼物给你们。(用扇子朝学生手上扇风)。

、这样吧!你们看又看不见,抓又抓不到,那就用鼻子去闻闻看,看看这礼物是什么味。(再用扇子扇向学生)。

、谈话:老师送给你们的这份礼物究竟是什么?能说说风的特征吗?小组讨论一下。

、听取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归纳出风的特征: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却感觉得到(板书)。

意图]: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难易适度、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互动式开放性问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使本次的学习活动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从情境中认识并归纳出风的特征。

活动二实践。

二、观测风向、风力。

一)、讲解:风有特征,同时也有风向和风力。

二)、认识风向。

1、(打开教室里所有的窗子)问:风从哪儿来你是怎么知道的?

2、打开课件,了解风向及测量风向的方法。

3、讲解风向标的制作步骤。

4、关注学生如何制作风向标。

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科学仪器的能力。

三)、认识风力。

1、情境创设:打开教室里的电风扇(风力由小到大)。

2、问:风力变化时,你发现了什么?

3、看课件,了解风力的等级划分及测量风力的方法。

4、认识风力等级划分:

0 级 ——烟柱直冲天。

1 级 ——轻烟随风偏。

2级 ——红旗迎风展。

5、关注学生用手中材料测教室、室外风力,给风力划等级。

6、关注学生汇报观测结果。

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制的科学仪器去测量、分析现实生活问题。教师力求作到“教”为“学”,“学”为“用”服务。

活动三应用。

三、拓展、应用。

1、今天我们了解了风的特征、风力、风向,你能不能说说今天刮几级风、风向如何?

意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议一议,风向和风力与人们的关系。

看课件,提问:风力和风向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你能说一说吗?

看课件,师讲解。

3、你能不能将你所了解、观察到的风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出示诗《风》,朗诵诗(配乐)。

、续写该诗。(放**)

4、欣赏学生作品。

意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科学的信心。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神奇的水 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溶解,表面张力 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2 通过动手实验 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3 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教学准备 1 实验用品细纸条 有颜色的水等。2 学生分组...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纸》教案

第4单元他们是什么做的。2.纸 廖振华。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纸的种类。2.知道纸要浪费哪些自然资源。3.知道纸的发展历史。4.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二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知道纸的发展历史及我国的四大发明。难点 能给纸分类。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 课件。学生准备 报纸 白纸 卫生纸等。四 教学...

三年级科学上册《塑料》教案苏教版

5塑料 教案。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人造材料 塑料。2 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在作用上的对比。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塑料的性质。教具准备 常见多种塑料制品。教学过程 一 认识塑料这种人造材料 1 讲解并提出问题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的。2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