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发布 2020-03-05 08:23:28 阅读 2381

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

第一课空气占据空间吗。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2.科学**。

将水灌入瓶中和“听话”的乒乓球实验,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的存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一步了解空气要占据空间,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二、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材料:烧杯,石块,水,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瓶,橡胶塞,漏斗,吸管,水槽,乒乓球,有盖但去底的矿泉水瓶,水,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演示实验——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1)实验操作1:满满的一杯水,再往杯里面倒水。现象:水溢出来了。

2)实验操作2:满满的一杯水,再放入石块。现象:水溢出来了。

3)思考:水为什么会溢出来?生活中还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吗?

4)学生汇报。

5)小结:杯子里的水已经占满了位置,后面倒的水进不去了。石块要占地方,所以挤出来一部分水。这种占地方的现象,可以称为占据空间。

2.提出问题——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空间,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新课学习。

1.灌水入瓶。

1)介绍实验装置:教师出示并介绍预先组装好的实验装置(玻璃瓶,漏斗穿插于橡胶塞中,再将胶塞塞紧瓶口,保持各连接处密封不透气)。

2)教师演示实验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往漏斗中倒水,水不能灌入瓶中。

3)思考:水不能灌入瓶中,这是为什么?

4)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水灌入瓶中?

5)学生实验设计汇报,教师进行方法小结:想办法让瓶内的空气跑出来,水才能灌进去。

6)各组领取实验器材,分组进行实验,同时做好实验记录。

7)实验情况全班交流。

8)教师小结:空气也占据空间。

3.“听话”的乒乓球。

1)介绍实验材料:教师出示并介绍实验材料(盛有适量水的水槽,有盖但去了底的矿泉水瓶,乒乓球)。

2)学生**:将乒乓球放入水槽,使它浮在水面,将去掉的瓶身对准乒乓球竖直压入,乒乓球会被压到水下吗?

3)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继续**:你能想办法控制它的位置吗?

5)班级交流:说一说乒乓球“听话”的秘密。

6)全课总结。

三)整理,下课。

第二课空气有质量吗。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空气很轻,但具有一定的质量。认识天平。

渗透了解重量与质量有关。

2.科学**。

类比推测空气是否也有质量,能模仿科学家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学会使用天平。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苹果与盒装牛奶(质量相差不太大),电子秤,托盘天平,砝码,打气筒,皮球。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

1.示例聚焦。

1)出示实物:一个苹果和一瓶牛奶(质量相差不太大)

2)学生**:都放在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觉?

3)让学生亲自试一试,说说自己的感觉。

4)问题聚焦:如果要准确地分辨谁的质量更大,有什么办法?

5)方法举例:生活中,人们常用电子秤称量的方法来比较。

6)实验演示:用电子秤称量苹果和牛奶。(或者**电子秤称量比较的影像资料)

2.小结与过渡。

质量,是物质的量的量度,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千克(kg)和克(g),是常用的质量单位。我们常用天平来精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天平。

1)出示天平:出示天平实物,同时课件展示相应的天平**。

2)认识天平: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精密仪器。对照实物和图,认识天平各部分名称。

2.学会使用天平。

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微课。

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橡皮垫圈,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测量: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夹取合适的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使天平平衡。当放入最小砝码而天平右端仍下沉时,就需要移动游码调节天平平衡。

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托盘上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读数时,要看游码左边所对应的刻度。

整理: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橡皮垫圈安放到托盘支架下。

2)教师演示操作过程,提示: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和砝码。

3)学生复述操作过程。

4)分组练习使用天平,测量并记录苹果和牛奶的质量。

三)整理,下课。

第二课时。一)教学导入。

1.问题导入。

苹果和牛奶都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吗?

2.科技史示例。

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伽利略的猜想。

二)新课学习。

1.说一说我们的猜想。

2.讨论并制定实验计划。

提供的材料:皮球、打气筒、托盘天平、砝码。

3.实验计划示例。

1)给皮球打足气。

2)皮球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右盘,并调节天平至平衡。

3)给皮球放气。

4)重新称放气后的皮球。

4.学生实验。

5.实验汇报:皮球放气后,天平的平衡变化了吗?这说明了什么?

6.小结:空气具有质量。

7.思考:还能用其他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吗?

课件展示活动手册上p1的方法。学生动手实验并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8.拓展:通常情况下,1立方米体积的空气质量约为1.205千克。

三)整理,下课。

第三课空气怎样流动。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热空气会上升,周围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因此形成风。

2.科学**。

能用自制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能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能借助合适的方法观察到空气的流动路径,类比推理,分析风是怎样形成的。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圆规,图钉,剪刀,小木棍(或竹筷),蜡烛,火柴;

蚊香、模拟风的形成实验装置箱等。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展示教材p8上方四幅图:生活中常见到的空气流动的现象。

2)提问并思考: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二)新课学习。

1.蜡烛上方的纸风车。

1)课件展示教材p8制作纸风车的步骤图。

2)教师带领学生制作,强调剪刀的使用安全。

3)学生按照步骤分组制作。

4)学生相互评价制作的纸风车。

5)提问:将纸风车靠近燃烧着的蜡烛的上方,会出现什么现象?

6)实验并记录:将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7)思考并讨论:想一想,怎样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8)小结: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占据这个空间。

9)课件展示“走马灯”的发明。

10)思考:自然界中风的形成,会不会就是这个原理呢?

2.模拟风的形成。

1)课件展示教材p10主题图。

2)按照主题图进行实验。模拟自然界中风的形成。

3)记录:用图画记录蚊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

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并讨论:

a.箱中的烟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这说明了什么?

b.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标出你制造出的“自然风”。

5)小结: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三)整理,下课。

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

第一课昆虫。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三对足,头部长有一对触角。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某一动物是否属于昆虫。

2.科学**。

观察昆虫,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初步感知研究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印有蚂蚁、蜻蜓、蝗虫的动物卡片,或者人工树脂标本。

教师准备材料:ppt1蜜蜂、蟋蟀身体结构图;ppt2蜈蚣、蜘蛛、天牛、螳螂等动物**,用于判断哪个是昆虫。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提问。

听说过昆虫吗?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昆虫。

2.画一画公认的昆虫。

选择都认可的昆虫(例如蚂蚁),让学生画一画印象中的它是怎样的,师生共同点评并找出有什么特征没有画出来,促使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

3.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还有什么动物也是昆虫?昆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二)新课学习。

1.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

1)观察蚂蚁:认真观察蚂蚁,并画出蚂蚁的样子。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2)标示:标示出蚂蚁的头、胸、腹,再标示出蚂蚁的触角和足。

3)展示观察记录并交流。

4)课件展示蜻蜓、蝗虫和蚂蚁的**。

5)思考并讨论:蜻蜓、蝗虫也是昆虫,它们和蚂蚁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并在活动手册上标出。

6)小结:蚂蚁、蜻蜓和蝗虫,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它们是同一类动物——昆虫。

2.判断它们是不昆虫。

1)课件展示教材p13四副图。

2)思考并回答:下面哪些是昆虫?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3)拓展: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占比超过50%。目前,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

4)练习:活动手册p3,判断它们是不是昆虫。

三)整理,下课。

第二课鱼。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鱼的共同特征:体表有鳞,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终身生活在水中。

并能用此共同特征对更多动物是否属于鱼类做出正确判断。

2.科学**。

进一步发展归纳概括推理能力,通过亲身经历,逐步熟练运用找共同特征的科学方法。继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槽,水,小金鱼;草鱼、鲫鱼等**或标本。ppt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等。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提问。

在浩瀚的自然水域中,生活着众多的动物,鱼类是其中一个大家族。鱼类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2.画一画公认的鱼类——金鱼。

让学生画一画印象中的金鱼是怎样的,师生共同点评并找出有什么特征没有画出来,促使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

3.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借鉴上一课学习的找昆虫共同特征的方法,研究鱼类的共同特征。

二)新课学习。

1.观察鱼的身体结构。

1)观察金鱼:认真观察金鱼,并画出金鱼的样子。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2)思考:金鱼身体分成几大部分?各部分长有什么?

3)展示交流。

4)讨论:金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5)汇报交流。

6)观察草鱼和鲫鱼。课件展示草鱼和鲫鱼的**。

7)讨论:草鱼和鲫鱼也是鱼,它们的身体结构和金鱼有什么相同之处?

8)汇报交流并小结:金鱼、草鱼、鲫鱼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协调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都属于同一类动物——鱼类。

2.判断它们是不是鱼。

1)课件展示教材p15四幅图。

2)思考并回答:下面哪些是鱼?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3)练习:活动手册p4,判断它们是不是鱼。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科学是 一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 针对吹泡泡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2 能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2.知识与技能。1 知道科学是什么。2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2 想知道,爱提问...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教学目标。1 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从 倒立的小丑 的观察中提出可 的科学问题。2 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3 探索发现使小丑倒立稳固的方法,从实验中感受平衡原理和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 先一个在课堂上可以 关于 倒立的小丑 的问题来研究,作出假设。难点 针对假设作实验,并得出结论...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齐村中心校三年级。科。学。教。案。执教人 陈冉冉。2012年9月2日。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期教学备课。一 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共62人,二个班。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以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 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