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发布 2020-11-25 15:56:28 阅读 5274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一、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本单元引导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水与生命更深层次的关系。本单元内容与以往“水”内容相比,不再以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突出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过程中的体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水,将有关水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下,使学生体会到联系生活的教育所带来的魅力。

水单元重点不是教知识、记结论,而是从生命的角度认识水。

二、教学目标。

科学**:2.1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会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1.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并加以描述。

3.1、知道自然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海水是咸的不能直接饮用,但税制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及土壤中,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3.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3.3、认识昆虫身体的基本结构。

3.4、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3.5、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想知道,爱提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3.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大自然。

4.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谁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

难点:想各种办法,比较物体中的含水量。

选择用具,把水运到1米或更远处的空桶中。

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分析数据,理解地球上缺乏水资源。

四、方法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8、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9、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

10、实验: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安排:

1、生命离不开水1课时。

2、观察水1课时。

3、神奇的水2课时。

4、地球上的水2课时。

5、单元总结1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一、 教学内容:生命离不开水。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能够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植物体内含水的多少。

3、意识到水哺育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谁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想各种办法,比较物体中的含水量。

4、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前下发预习提纲,并检查与习结果。

附: 预习提纲。

1、试将自己家的水闸关闭一天,体会给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

2、研究一下“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做好观察记录。

原水面的高度厘米。

水面下降说明:

3、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水,植物、动物会怎样?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朗读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2、问:猜一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

3、请你们照着黑板上小诗的格式,把小诗补充完整。

4、谈话:除了小诗中讲到的,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离不开水的例子。

5、学生讲述。

6、小结:水是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它在动植物体内占的比例很大,比如:有些海洋动物体中的水占98%;人体肌肉里含水约70%;血液、淋巴液含水约90%;脑脊液里含水约99%。

即使人的骨头里,也有16%~46%的水分等等。水还是人体、动植物新城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如果没有水,养料不能吸收,废物不能排出,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一切生命活动就停止了,所以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

二)了解人体及一些食物的含水量。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人、动植物体内都有水,那么,我们人体内究竟含多少水呢?你们猜猜看。

2、边讲边画图:人体内有65%的水(画图),就是扇形面积部分,我们把它涂上蓝色。对照书中各种食物的百分数,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图中涂色。

3、如果你还想知道一些食物的含水量,可以自己课外查阅有关资料。

三)进行(小草喝水)实验。

1、谈话:我们每天从食物中汲取了很多水分。科学研究表明:

正常人每天要喝水2~3升水,相当于一大雪碧瓶那么多。如果我们不吃食物,能活两三个星期,可要是不喝水,也许三天也活不了。那么,你知道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吗、

2、小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观察验证。

3、学生交流实验设计,师生补充完整。

4、学生活动:选取材料,安装装置,课后观察记录。

四)、想办法,把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

1、谈话:当你口渴时,经常吃哪些水果?为什么吃这些水果能解渴?

2、问:要想把水果中的水取出来,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

3、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需要什么材料?实验中注意些什么?

4、小组活动:挤出西红柿中的水。

5、分组展示成果,交流活动中的体会。

五)课外实践: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量多,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

六)系统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附: 限时作业

1、( 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植物的( )离不开水。

2、我们可把西红柿里面的( )挤出来,称一称重量,就能知道它含有多少( )

3、人体 ( 是水,一个鸡蛋中含有( )的水,一条鱼是水,蔬菜中( )是水。

4、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多亏了( )

5、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 )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6、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 )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7、挖小草做实验时尽量不要( )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一、课题观:观察水:

二、教学目标:

1、知道认识物体可以用看、闻、尝、摸等方法。

2、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3、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难点:选择用具,把水运到1米或更远处的空桶中。

四、教学准备:烧杯、不同形状的瓶子,糖水、盐水、凉开水、白酒、酱油、醋;课前下发预习提纲,并检查与习结果。

附: 预习提纲。

1、 用看、闻、尝等方法研究一下水,看有什么特点?

2、想办法将一只桶内的水运送到另一只桶内,比比谁的办法多。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请同学们猜猜瓶子里装有什么东西?

学生猜测,引导学生说明猜测的根据。

问:桌子上有六个烧杯,分别装有糖水、盐水、凉开水、白酒、酱油和醋,你有什么办法找到水?

学生讨论并动手操作。

学生汇报本组方法。

小结:认识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是:先用眼看、在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不了解的物体,千万不能随便闻和尝,以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二)观察水,描述水。

观察实验,仔细观察桌子上的水,说说你的发现。

小结:水是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的。

三)、认识液体的特征。

1、观察实验:用一个有洞的塑料袋装水,从破口处流出。

问:你看到了什么?(水在流动)

实验:让塑料袋里的水流进容器中,再把容器中的水逐次倒入其他形状的容器中。

问:水可以变成哪些形状?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小结:水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像具有水这样特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液体。水就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四)运水比赛。

请小组合作,选择适当的用具,在不搬动桶的情况下,将一只桶里的水运到1米外的空桶里。

教师说出运水规则,分组比赛。

问:你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结果怎样?利用了水的哪些性质?

学生汇报交流。

问:假如两只桶再远一些,你们组又会采用什么办法运水?

学生讨论,假设方案,进行操作。

五)系统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实践性作业:继续观察水,把你发现的水的神奇之处记录下来,供我们以后研究。

附: 限时作业

1、水是一种的液体。

2、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不能随便。

3、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

a、用眼睛看 b、用鼻子闻

c、用舌头尝 d、用手摸。

5、由于水的形状很容易变化,所以说水不会占有空间。(

6、桌上有6种不知名的液体,分别是酱油、白酒、白醋、白糖水、清水、牛奶,请写出你的辨别过程。

第三课时总第课时。

一、课题:神奇的水。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溶解现象。

2、能指认日常生活中的上述现象。

3、会做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的实验。

三、教材重难点:

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四、教学准备:

烧杯、红色的水、窄条薄纸巾、粉笔、墨水、方块糖、高锰酸钾颗粒、滴管;课前下发预习提纲,并检查与习结果。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1 选择。1.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 a.多b.少c.一样多。2.最肥沃的自然土壤是 a.褐土b.黑土c荒漠土。3.小麦 玉米适宜种植在 花生适宜种植在 莲藕适宜种植在 a.沙质土b.壤土c.黏质土。4.花斑状,硬度大,由3种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是 a.花岗岩b.页岩c...

2019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分析 第三单元

33神奇的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过程与方法 2 通过动手实验 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情感态度价值观 3 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教学准备 实验用品细纸条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材料 一 判断。1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2 铝可以做成饮料瓶,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坚硬性质。3 塑料不易被分解,所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4 木头和纸相比,木头的吸水性要好得多。5 造一张纸的过程 废纸浸泡 打浆 抄纸 压平晒干 6 人类只能使用材料,而无法制造新的材料。7 我们在做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