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案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文家坡小学。
科目:科学。
年级:三年级。
教师:李晨阳。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1校园寻“宝”
年级:_三年级备课:_李晨阳___
教学目的:一)科学**目标:
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教学准备: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
一、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教学新课。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
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
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流寻“宝”发现。
l拓展延伸。
一、教师检查“百宝箱”。
二、总结全课。
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校园寻“宝”
1、了解科学家:达尔文。
2、寻“宝”游戏。
教学后记:2观察“宝贝”
班级备课。教学目的:
一)科学**目标:
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观察、认识一些自然物的性质。
教学重点: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记录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l教学导入。
一、展示找到的宝贝。
二、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它的特别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
l教学新课。
一、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达尔文观察宝贝。板书:观察宝贝。
二、学习讨论达尔文的观察方法。
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三、观察宝贝。
1、如果每组选一样你们最感兴趣的宝贝观察,你们选哪一样?打算用什么方法去观察这个宝贝?(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完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3、学生观察宝贝,教师巡视指导。
4、讨论交流。
1)小组成员整理好桌上的“宝贝”,填写记录单。
2)分组说说你们的宝贝的特点及运用的观察方法。
3)对于你们的宝贝,有些什么问题,有什么解释吗?
4)小结:哪个宝贝最有价值?
l拓展延伸。
一、活动:认领宝贝。
1、观察一颗宝贝石头2、上交石头3、认领宝贝4、小结。
二、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观察“宝贝”
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顺口溜:眼耳鼻舌手。
人人身上有。
帮我认东西。
是我好朋友。
教学后记:3整理“百宝箱”
教学目的:一)科学**目标:
1、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并能叙述自己分类的理由,懂得给事物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2、能简单处理收集到的研究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独立观察和思考,能乐于和其他同学合作。
2、善待被寻来的小动物,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观念。
三)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分类,分类有什么好处,了解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在事物的各种特征中找共同特征”,以共同特征为基础进行简单分类。
教学难点: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或排序。
教学准备:纸盒或瓶子作标本容器、标签纸、胶水、真标本。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l教学导入。
学生拿出“百宝箱”,引导学生模仿达尔文的做法,整理自己的“百宝箱”。
l教学新课。
一、给“宝贝”分类。
1、学生检查“百宝箱”,想出自己的分类方法。
2、小组交流分类方法,全班汇报讨论。
3、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说出分类的标准。
4、教师小结活动情况,强调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二、制作标本。
1、科学家为了长期研究“宝贝”把它们制成标本,我们也来试试。
2、老师出示石头标本或树叶标本,激起学生的制作热情。
3、介绍标本的制作方法。
4、分小组制作标本,教师指导。
l拓展延伸。
一、标本展览,成果交流。
二、“走进科学”单元评价
板书设计:整理“百宝箱”
一、给“宝贝”分类。
二、制作标本。
教学后记: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
1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的:一)科学**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顔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吗?
教学新课。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5、教师小结。
l拓展延伸。
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课时。l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l教学新课。
一、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二、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有趣的植物。
2、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l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身边的植物。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二、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三、有趣的植物。
教学后记:2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的:一)科学**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能观察记录。
3、能够完成简单的实验条件下的定性观察。
4、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促进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科学知识目标:x-k-b-1.-c-o-m
1、能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准备: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l教学导入。
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2、我们认识哪些动物呢?
l教学新课。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
3、把你知道的常见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
4、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5、教师小结。
二、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3、合作游戏。教师准备动物卡片。出示后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说特征一个猜动物名称合作游戏,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猜的动物多。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
第二单元 1 李时珍 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经27年著成 本草纲目 该书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 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 本草纲目 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第一单元 1.1831 年,达尔文 登上 贝格尔 号 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环球考察。2.经过 5 年的环球考查,...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
6.土壤是人类 赖以生存 的基础,但是,在许多地方它正受到人为的破坏。7.2000多年前,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 管子 中描述了不同土壤的颜色 黏度 含砂量等特性,还记录了各种土壤在不同地区所适宜种植的植物。8.证明土壤是否有空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土壤放进水中,看有没有气泡冒出来。9.土壤成分有 小...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案 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 校园寻宝 校园寻 宝。教学目的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 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 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 过程的快乐 教学准备 纸和笔 一个小盒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