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作业

发布 2020-02-28 03:52:28 阅读 9817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

2. 实验法。

3. 性格。

4. 教师威信。

5. 遗忘。

6. 健康。

7. 身心发展。

8. 主导性动机。

9. 智力技能。

10. 学习。

11. 知识迁移。

12. 学习策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 )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 )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 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 )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 )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 )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 )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 )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 )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 )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 )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13. 心理学(psychology) 是以( )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14.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 )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15.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 )

16.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 )相互作用形成的。

17.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 )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 )体验。

19. 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类的( )与教育。

20. 需要是由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 )与不平衡引起的机体的状态。

21. 动机的形成是以( )为根本的内驱力。

22. 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分为合理动机和( )动机。

23. 兴趣是带有积极( )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

三、选择题。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心理与行为的规律b.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c.行为变化规律d.心理活动的规律。

2. 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 )

a.普通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3.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 )

a、呈正相关的关系b.呈负相关的关系

c.呈一对一的关系d、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

4. 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

a、费斯廷格 b、桑代克 c、马斯洛 d、卡特尔。

5. 人的个性在形式和结构上是一样的,而在质(内容)和量上存在着差别,每个人表现出独特性,这是个性特征的( )

a.先天性和后天性 b.共同性和差异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独立性和统一性。

6. 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学生楷模 b.严格管理者 c.知识传授者 d.心理调节者。

7. 在心理评估中,较为科学、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手段是( )

a.问卷法b.观察法c.个案法d.心理测量法。

8.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 )

a.问题的呈现方式 b.问题的具体性 c.问题中信息的多少 d.知识结构。

9. 父母逝世或父母离婚,常使孩子感到茫然失措、孤立无援,这是( )

a.亲和挫折 b.顺应挫折 c.成就挫折 d.自责挫折。

10. 在心理学研究中,要求研究者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心理的原则,叫( )

a.客观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11. 以提问题、访谈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12. 对某些事物或某些观念抱有坚定的确信感,并力求实现的心理倾向是( )

a.信念 b.理想c.兴趣 d.世界观。

13. “进退维谷”所描述的动机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4. 把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或不可控的因素,对个体对后继行为的动力会( )

a.提高 b.降低c.维持 d.增强。

15. 根据智力机能在性格结构中占有优势,可把人的性格区分为( )

a.理智型 b.情绪型 c.意志型 d.情感。

16. 斯普兰格认为冷静而客观地观察事物,以追求真理为生活目的性格类型属( )

a.理论型 b.权力型 c.宗教型 d.经济型。

17. 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无确定含义的刺激,让受测者在不知不觉中自由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流露出来的心理测验是( )

a.智力测验 b.情绪测验 c.意志测验 d.投射测验。

18. 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 )

a.普通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19. 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这一原则,叫( )

a.客观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 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21. 关于需要产生的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的发展是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果,这叫( )

a.激** b.积累作用论 c.情绪体验强化论 d.意识调节论。

22. 提出了认知失调的动机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

a、费斯廷格 b、桑代克 c、马斯洛 d、罗杰斯。

23.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所谓双因素,即指( )

a、保健激励因素 b、自然社会因素 c、长期短期因素 d、直接间接因素。

24. 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

a、费斯廷格 b、桑代克 c、马斯洛 d、卡特尔。

25. 斯普兰格认为,以经济的观点和实际效果来判断事物的性格类型属( )

a、理智型 b、情绪型 c、意志型 d、经济型。

26.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按照个体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把人的性格分为( )

a、理论和宗教型 b、社会和经济型 c、外倾和内倾型 d、高尚和低俗型。

27. 一般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 )

a、权威型 b、情绪型 c、民主型 d、放任型。

28. 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被研究对象行为活动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29. 关于需要产生的理论认为,需要的产生和发展有赖于客观环境的激发,这叫( )

a.激** b.积累作用论 c.情绪体验强化论 d.意识调节论。

30. 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 )

a.信念 b.理想 c.兴趣d.世界观。

31. 动机系统发生转化,一是动机种类的转化,二是动机( )

a.强度的转化 b.方向的转化 c.结构的转化 d.诱因的转化。

32. 把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内部或可控因素,对个体对后继行为的动力会( )

a.消除 b.降低 c.维持d.增强。

33. 根据意志机能在性格结构中占有优势,可把人的性格区分为( )

a.理智型 b.情绪型 c.意志型 d.情感型。

34. 斯普兰格认为,重视亲情和爱,以爱他人为其最**值的性格类型属( )

a.理论型 b.社会型 c.宗教型 d.经济型。

35. 对孩子具有始发性、权威性、稳定性、长期性影响的教育是( )

a.理论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36. 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有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随意注意。

四、判断题。

1. 人的能力是有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发展水平和表现早晚的差异方面。

2. 热情是一种热烈、稳固而深刻的情绪情感状态。

3. 不良行为的矫正需要经历:醒悟、转变和自新三个阶段。

4. 通过榜样作用来强化或响应学习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叫自我强化。

5. 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6. 人的原始情绪主要有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四种形式。

7. 理智感是关于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思想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情感。

8. 最近发展区是指一个人现有发展水平与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

9. 负迁移是指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的积极影响。

10.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弥散短暂的、持久的情绪状态。

11. 元认知是人们对自己认识的认识。

12. 潜伏学习是托尔曼所提出的重要概念。

13.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节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教育心理学作业

在教学中,面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当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试结合实例进行说明。答 气质类型是指表现为心理特征的神经系统基本特征的典型结合。目前,心理科学尚未能编拟出构成气质类型全部特征的完整方案。但是,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划分是当前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观点。心理学上认为具有...

教育心理学作业

教育心理学 题目 简评我国德育方法。院系 教科院心理系。姓名 郎浩峰。学号 20081101106 简评我国德育方法。摘要 在竞争激烈的新世纪我国传统的德育方法也受到了挑战,我们的某些方法已经不适合当代人的道德教育,所以我们的德育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保持时代性与创新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从我们的德育方法...

教育心理学作业

简答题 1.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学业问题的能力?答 学生在学习中解决的绝大多数问题是作业或习题,这与 在工作 生活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师有可能从中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其养成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1 利用学生间的社会相互作用。所谓社会相互作用,就是指人与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