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

发布 2020-02-19 11:43:28 阅读 8556

3、在老师示范的基础上,会书写除法竖式,会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的数合并起来继续除的道理。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4、会依据问题情境提出除法计算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来检测学习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来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

3、通过巩固练习和评价样题来检测学习目标4的达成。

评价样题。1、解决问题。

我校有56位老师要去参加植树活动,4人种1棵, 请你根据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自己编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真正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学习准备:每生6困小棒,每困10根。多**。

学习方法:自主** 、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等方法。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多**出示19页主题图也就是例1:

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们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一个相关的数学问题吗?

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问题1:要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算式该怎样列呢?

板书:42÷2= 并说一说想法。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的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问题2:口算一下,三年级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并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设计意图:在笔算除法中嵌入口算,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形成先口算再笔算的习惯。)

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

(二)**问题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问题3:42÷2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找学生说)

(1)请大家拿出手中的42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2份,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

如果觉得自己有些困难可以与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

2)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把分小棒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一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再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并起来是21。

方法二:先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再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2个十和2个一合并起来是21。

(3)议一议:对于上面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2.组内交流,**竖式。

问题4:大家用分小棒的方法得到了42÷2的结果。根据分小棒的演示过程,想一想用除法竖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问题5:42÷2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2÷2应从高位除起。因为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竖式中,用除数2去乘商的2个十,积是4个十,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的2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在商的个位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商1,积是2,写在落下来的2下面。

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结果等于21。

(设计意图:借助操作小棒,同时加上同步的板演,体现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1)请学生再来说一遍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

问题6:学生把42÷2的竖式在自己本子上再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两环节主要是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起到一种巩固作用。)

(2)试算:帮小白兔过河,找4名同学板演,集体订正。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3)出示例2:四年级两个班共种52棵,平均分成2份,该怎样分小棒呢?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尝试用竖式计算52÷2,并汇报交流,集体评价,教师板书。

(4)练一练。比一比看谁最棒!每小组完成一题,4生板演,并订正。

(5)比一比42÷2和52÷2有什么不同?

问题7:笔算除法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每次除后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后的比较,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能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归纳出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10分钟)

1、课件出示练习四第2题。“辨一辨”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说一说在笔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a、除的顺序、商的位置、余数比除数小和十位上有余数要与个位落下来的数合起来继续除。b、计算要仔细、认真,书写格式正确。

2、解决问题。“用一用”课件出示:72根火柴,3根拼一个三角形,四根拼一个正方形,观察提问,并解答。

(设计意图: “辨一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用一用”既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又体现了“算用结合”的思想。)

达成学习目标4)

(四)总结反思分享收获。

谈体会和收获与大家分享;还有哪些困惑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又能重温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还体现课堂的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和思想的源头。)

(五)作业设计。

练习四题。

小学数学作业

作业题目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您对教师的 学科专业素养 的理解。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 作业要求以上。2.作业内容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 0 分。延边大学师范分院附属小学 方玉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的专业素养包括 1 要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专业知识是教师学科素养的基础。新课改后...

小学数学作业

作业题目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您对教师的 学科专业素养 的理解。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 作业要求以上。2.作业内容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 0 分。延边大学师范分院附属小学 方玉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的专业素养包括 1 要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专业知识是教师学科素养的基础。新课改后...

小学数学作业

圆锥的体积 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 是北师大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二册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体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圆锥体的研究,经历并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锥的体积 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猜想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