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

发布 2022-07-01 08:11:28 阅读 6701

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这些年你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有哪些成功经验?存在什么问题?应采取何对策?

一、实施新课程教学以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有的学生为什么一直学不好数学,原因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在校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糊里糊涂。如果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再努力学习,就会学好数学。所以,我平时很注意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心。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一个没有良好学习习惯教育从一定意义上就是培养好习惯。所以,我平时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让数学走近学生,使学生乐学。

课堂教学中为了避免枯燥乏味、学生厌学的现象。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和他们所熟悉的生活实际阐述科学知识,引导他们认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力求体现出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一)、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

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问题二:合作形式滥用,缺少实质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合作欲望,是确实有合作必要的选择,而不是教师认为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每一节观摩课上都有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少则一两次,多则。

三、四次。一至六年级都在用。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问题三:教学方式呆板,缺少启发性。

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还有吗?”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性的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变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形式呆板,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

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就像涂长顺老师说的,由原来的“填鸭子”到现在的“问鸭子”了。(二)、今后的教学对策。

1、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生命互动成长的过程,以师带生。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具有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观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否诚心诚意的把学生视为学习的小主人——一个个具有个性且是鲜活生命的人,这是教学的关键问题。在教学时,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身的特点灵活的运用教材的内容,根据区域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即有选择性地删减,更注重以人为本,变不利为有利,从学生的实际基础为出发点展开更好的教学。

2、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境促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例如一个老师在教学《分类》时,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

“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地学到了新知识。

3、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并存。

新课程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当中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我们要注意小组合作的时机。一要选准合作学习的内容。

一般来说,出现新知识,需要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可以让学生合作**;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有一定难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合作**;有争议的时候、而且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讨论,在辩论中求真。二要把合作技能当做重要内容教给学生。首先,要如同传授学科知识一般教会学生各项合作、人际交往技能。

如,“善于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所谓“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专注地听,眼睛注视着对方,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等。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通过模仿形成合作技能。三要注意在合作交流中,要提出合适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空,教师要适时的引导。

在合作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旁观者”,一定要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注重个性化的学习。4、注重创设全面参与的学习活动,动静结合。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在数学课堂中,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做到“活而不乱”。5、探索评价的途径和方法,全面得体。

新课程把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认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不是筛选,而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发展性的课程评价观,积极探索评价的途径和方法,发挥评价的功能,如学生的表现评定、档案袋方法等,教师们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尝试开展。表扬与批评都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共有的作用。

适当的批评不仅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认识到今后改如何改正,认清前方的路。

课程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它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有收获、有困惑、有思考相信只要每一位老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新课改一定能“为有源头活水来”

小学数学作业

作业题目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您对教师的 学科专业素养 的理解。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 作业要求以上。2.作业内容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 0 分。延边大学师范分院附属小学 方玉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的专业素养包括 1 要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专业知识是教师学科素养的基础。新课改后...

小学数学作业

作业题目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您对教师的 学科专业素养 的理解。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 作业要求以上。2.作业内容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 0 分。延边大学师范分院附属小学 方玉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的专业素养包括 1 要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专业知识是教师学科素养的基础。新课改后...

小学数学作业

圆锥的体积 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 是北师大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二册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体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圆锥体的研究,经历并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锥的体积 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猜想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