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编写人:覃锦雄柏海白海霞。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具学具: 回形针、三角形、小方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了新书,小朋友们高兴吗?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你们知道书有多长吗?
2、学生估计数学书的宽度,可以用手比划。
二、合作交流,**发现。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相同的长度。
1)选一选:分小组,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数学书的宽,每人选一样。
2)量一量:分四人小组进行测量。
教师指导学生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并注意一端对齐。
3)说一说:你选用什么物品进行测量?量的结果是多少?
4)议一议:都是量的数学书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师:测量同一长度,用不同的物品量,量的结果也不同; 有的人量的结果又相同,这是为什么?(他们用的物品是一样的。)
师:看来我们要得到相同的结果就要用相同的物品去量。
2、 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
1)我们再用手中的物品作标准来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度好吗?(学生动手量,师巡视指导)
2)把谁来说一说你们组量的结果。
2)将测量结果有小组内进行交流。
3)请观察并比较一下两次测量的结果,你发现了怎么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小组交流讨论,课本的宽有7个小方块那么长,文具盒有7个回形针那么长,它们的长都是7,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4)为什么它们的长都是7,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因为两次用的物品不一样。文具盒比课本的宽要长,正好7个回形针比5个回形针长。
5)你们真会观察,用同样的物品做单位来测量就能很快比出物体的长短。(板书)
刚才我们在量数学书的宽,文具盒的长的时候,正是用了不同的物品,也就是用了不同的长度单位(出示课题:长度单位),才使得我们量出的结果各不相同,还与事实不符。所以,我们在去量物体长度的时候,选择做标准的物品就应该怎样?
(相同、同一物品、一样的物品)对,要用统一的物品,要有统一的标准,要把长度单位统一。(补充课题:统一)
我们把课题一起来读一遍。(学生读)谁来说一说统一长度单位是什么意思?
三、标准的选择。
1)我们现在明白了,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同学们认为选择什么物品做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呢?(三角形、小方块、回形针)
2)量较长的物体,我们就用较长的物品做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我们就用较短的物品做单位。如果要量这张小贺卡的边,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呢?(小方块)
3)我们就用小方块做单位来量贺卡的长边和短边。
4)学生操作后汇报(贺卡的长边有——14个方块长,贺卡的短边有——10个方块长,长边比短边多几个方块长?(4个))
四、巩固练习。
1、教科书p2“做一做”1。
看图回答:以谁做标准?(以方格)
口头回答:豆角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胡萝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剩下的请同学先看再填。
2、教科书p2“做一做”2。
提问:看书回答他们是以什么为标准来量桌子的长和高,椅子的高呢?(用没用过的铅笔)
指导测量的方法:下面老师请你们用整枝的铅笔去测量。方法是从桌子的一端开始,对后一次接一次,这样测量结果才比较准确。
学生动手测量,并汇报测量的结果。
3、教科书p2“做一做”3 估一估。
提问:题中都有什么?以谁做标准?
估一估”就是让我们用眼睛观察,看每种物品大约的几个正方体那么长?
五、小结略。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p3的内容及p6练习一第3题。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建立1厘米的观念和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具学具尺子、 图钉 、纸条若干放大厘米尺纸条。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出示放大厘米尺纸条,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p6练习一第3题,量一量。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厘米大约有多长?
第三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p4 的内容及p6练习一第题。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米的空间观念和用尺测量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1米的直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
提问:1、上节课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怎样量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要注意什么?
4、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
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
(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练习一第4题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量课桌的宽是多少厘米?
2、练习一第6题,指导学生完成。
四、扩展练习。
练习一第5题,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四课时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内容:教科书p5的内容p6练习一第7—10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难点:
灵活量、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具学具:学生尺、米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提问: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哪个长度单位大?哪个长度单位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出合适的长度单位。
1)黄瓜长28( )
2)一幢楼房高45
3)学校跑道长200
4)爸爸身高170
5)小明的裤子长80( )
二、 教学新课。
一)导入环节。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曲线。
2、再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
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桶是直的,另一根是弯曲的)
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这样的直线。
5、分别用一本书厚书、一相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板书课题:线段)
同学们都知道什么上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那么围成这些图形的线,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它们都叫“线段”。
1) 设计让学生找一找线段的特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时间 教学设计。阳平镇中心小学赵芳芳。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p 例1 例2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读 写几时几分。2 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 操作 思考 讨论 归纳的过程,使学生知道1时 60分。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3 培养学生珍惜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洪水学区数学备课组。农家小院。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3 94页。教学目标。1 进一步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2.能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教学重点。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正确列式解答。教学难点。同一幅情景图,观察角度不同,提出的问题也不同。教学...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 教学设计。教材内容 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人教版 第三册 统计 中的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 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