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午睡。教时日期。
一、教学依据:内容依据:
这篇课文充满着童趣。许多学生会有与文中的姐弟俩相同的经历,非常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文章的第一节到第三节写母亲让玩得兴致勃勃的孩子午睡,虽然我们很不情愿,但只能无奈的装睡。
但是只要母亲不注意,我们便会想出许多无声的游戏,照样玩得兴高采烈,甚至因此爱上了午睡。尤其最后一节更是写出了所有孩子的心声。学生依据:
许多学生会有与文中的姐弟俩相同的经历,自己不想午睡,但又不得不午睡,学习课文要让孩子明白大人们的良苦用心。文章内容浅显,重在指导学生体会对于午睡,我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积累词语10个。2、能正确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内容,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并能选一件说给大家听。4、希望孩子们能永远保持孩童的纯真与喜好。三、重难点。
关于连续性动词及并列句式的感知、运用,并尝试修改习作。
教学环节。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说话交流,对下面的所要学习的课文做了一定的铺垫,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师:小时候,你喜欢午睡吗?说说理由。交流师:板书:42、午睡。
齐读课题。第一节。
师:起初,我和弟弟并不喜欢午睡。谁来读读第一节。
第二节。师:虽然不喜欢午睡,但有一次在午睡时趁妈妈不注意,我们玩起了游戏。可带劲啦!齐读词语。
1、师范读(注意读得轻松、活泼)2、用“——划出我们发明了哪些无声的游戏。
二、分散识字,阅读课文。
1、指名读点评。
指正2、出示生字噘让学生随文学生字、
学习生字。并试着用已学的方法自己3、男女生分句读先去弄明白,不能解决的。
第一节。当堂提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自由读第2节。
2、学习生字:捂咯席敌偶盗晕小组学习交流识字方法咯——格、鸽、客、烙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1、同桌互读小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组内交流读。
第1页。交流。
一)请一位同学读第二节,仔细听:今天要学的生字的音都读准了吗?(二)学习生字:第三节。
师:从此,午睡简直——到后来,午睡竟——弟弟一放下饭碗,便——会——然后说——(引读)第。
四、五节。1、自己轻声读一读。
2、说说自己读懂和读不懂的地方。4、质疑,齐读。
指名2人读齐读。
学习生字:其奥。
三、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师:老师小时侯不喜欢午睡,总爱听窗外的小鸟唱歌或跟小想一想,说一说。朋友窃窃私语。
你小交流及时纠正。在本堂课的基础上拓时侯是怎么午睡展练习、说话训练,提高的?发生过什么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趣的事吗?小结。
1、词语宝典:(把词语填写完整,试着积累)
兴致()(人事。
紧闭()(百年。
板书设计:42、午睡。
我和弟弟不喜欢喜欢噘嘴、瘫倒发明无声游戏迫不及待教学反思:
课文中描写的无声游戏有明显的标志,用“有时……有时……有时……”的句式例举了他们玩的三种无声游戏。这与练习辅导中的题型有相似之处。为了更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学生找到以后,我要求学生任选一种游戏读一读。
学生在读“有时把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敌我双方从地道里钻进钻出”,我感觉都是一种模式,千篇一律失去了个性。于是我抓住一个学生朗读时钻读得稍微响一点就赞许“你把钻读重音,第2页。
突出了他们玩的无声游戏是钻席子卷成的地道”,该生高兴地又读了一遍。我又抓住一个学生朗读时把钻进钻出读得比较快表扬他读出了他们钻席子的速度非常快,可见游戏达到了高潮。我还抓住一个学生朗读钻进钻出的时候中间有小小的停顿夸奖他读出了钻了一圈又一圈的感觉。
通过三个学生读,我三种不同的点评说明同一句句子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会有不同的效果,然后让学生都来试一试,此时学生们读时有各种不一样的读法了。
第3页。
2019教育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雨后北师大版
第十三单元快乐的生活 第一课时 内容。知识。教学目标。情感教育。重难点方法。掌握本课生字词谈话法 演示法朗读法 讨论法。教师活动。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引言。2揭示课题。1 板书课题 雨后 2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在雨后的...
2024年二年级语文下《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二 3
2019年二年级语文下 蜜蜂引路 教学设计二 3 一 检查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掌握的情况。二 完成课后填空和造句的练习。二 教学重点 难点。熟读课文,完成课后填空练习 会用附近 惊讶造句。三 教学过程。一 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1 组词,口头组两个词语,然后抄下来。2 填合适的词,先口头填空,再...
2024年二年级语文下《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二 2
一 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二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二 教学重点 难点。一 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二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 判断的能力。三 教学过程。一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 讲读第1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