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 争论的故事 》。课文中的生字词还记得吗?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出示生字词。 **车读。
师:小火车开得很顺畅,没有难倒你们。
那你能用上这儿的一两个词语简单地讲一讲《争论的故事》吗?
生:讲故事。(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射下一只来充饥,他们为了怎样吃争论不休,并让老人来评理,老人为他两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可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师:听得出来,这个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兄弟俩的争论。他们是怎么争论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还原“争论”)。
1、出示学习要求:自由读一读第3自然段,用不同的线划出哥哥和弟弟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人物的语气。
整体感知争论,完成**。
师:课文第三自然段就写了兄弟俩争论的场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然后对着**,分别找一找兄弟俩的想法和理由,并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出示**。
2、交流完成**。
师:哥哥想怎么吃大雁? 生:煮着吃。 板书:煮。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能用朗读告诉大家吗?填好哥哥想法,并出示哥哥的第一句话。“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生:读。
师:听出来了,哥哥很喜欢煮着吃。一想到可以把大雁煮着吃,哥哥的口水都流出来了。还有谁想读?
生:读。师:那弟弟呢?他想怎么吃? 生:烤着吃。
师:你的声音真大,也请你用朗读告诉大家。填好弟弟想法,并出示弟弟的第一句话。“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
师:指一名生问。你听明白了吗?弟弟不喜欢( 煮 ),他只喜欢( 烤 )。
师:再请你来读弟弟的想法。
师:兄弟俩想法完全不同,那理由呢?哥哥反对烤着吃的理由是什么?
生: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师:你见过烟熏火燎的场景吗?什么感受? 生:农村燃烧秸秆时,很呛人,很熏眼。
师:那你觉得哥哥的理由怎么样? 生:很好。
师:弟弟讨厌煮着吃的理由又是什么? 生:(读)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
师:他喜欢烤着吃的理由呢? 生:(再读)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师:你觉得弟弟的理由怎么样? 生:很充分。
师:而且他们的态度如何? 生: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弟弟很不服气。
解释“不以为然”做动作(不屑的昂起头)看来理解词语有很多种方法,词典就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过渡:兄弟二人想法截然不同,理由又都很充分。他们会怎样去说服对方呢?
俗话说:“生活处处是学问”,我们来看一看书中的插图,去感受一下他们争论的氛围。 生:
看书中插图。
师:你从图中看出了什么? 生:兄弟俩争论的很激烈。
师:从哪看出来?
生:从他们脸上的表情看出来,哥哥瞪着眼,弟弟伸长脖子,大声说话,他们的口水都飞出来了。
师:这肯定是一场激烈的口水战。现在我们也来做一回哥哥和弟弟,像他们这样争论争论。给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哥哥,一组弟弟。
师:争论之前,我们先来读一读自己要说的话,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说服对方,想好了,再练一练。 生:自由思考、练习。
师:哥哥们,现在弟弟就在你身边,他们想把大雁烤了吃,谁来说服他?出示哥哥的第二句话。
生:指名读“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师:声音特别大,你在大声争辩,想用气势压倒弟弟。还有谁想大声争辩一次?
生:一生大声读哥哥的话。
师:哥哥除了大声争辩,还怎么样的说? 生:不以为然。
师:请你不以为然的大声争辩一次? 生:(读)哥哥的话。
师:哥哥们,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想要让弟弟心服口服,理由也很重要啊,你怎么说这个理由呢?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理由是什么句子?(反问句)
生:指名读“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师:理直气壮的哥哥。现在,谁再来做哥哥辩一次,让弟弟无话可说。 生:(读)
师:弟弟们,你们服气吗? 生:不服气。
师:请你不服气地读一读弟弟的话。。
生:指名读“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师:听出弟弟的不服气了吗? 生:没有。
师:那你认为读好哪句话就能表现弟弟的不服气了? 生: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反问句,一问顶三句哪,请你来读读。 生:读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
师:再找找,弟弟的这段话里还有反问句吗? 生: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师:对了。怎么读?请你来试试? 生:(读)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师:读得真好!除了反问句,弟弟还说了什么句子呀? 生: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
师:这是感叹句,在夸烤了吃的好呢!
师:一段话里,两个反问句,一个感叹句,弟弟多不服气呀!现在,谁来不服气地跟哥哥再辩一次?
生:指名读“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师:听出你的不服气。好样的。谁再来?
生:(读)“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师:我感受到你心里的不服气了,孩子。
4、再现两次争论。
过渡:同学们,刚才你们争论得非常激烈。现在,我们面对面地把兄弟俩的两次争论完整地再现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这边推荐一位哥哥,这边推荐一位弟弟。 生:小组推荐。
师:带上动作,加上表情,扯开大嗓门,开始! 生:表演读。
师:太精彩了,老师也想试一试了,我特别想做哥哥,谁愿意做弟弟? 生:很多举手。
师:这么多呀!那你们愿意的都站起来,看你们这么多弟弟能不能争过我一个哥哥。
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
师:加上动作,“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生:“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
师:“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生:“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师:煮了好吃,又能喝汤,又能吃肉。
生:沉默一会。一生举手。烤了好吃,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
师:烤了不好,烟熏火燎的,还致癌呢!
生:楞一会。又有人举手。煮了不好,肉硬的很,不好吃。
师:不行,我是哥哥,你得听我的。 生:反应很快。我是弟弟,你得让着我!
师:这次我说了算! 生:你得让着我!
师:煮了吃生:烤了吃。
师:煮生:烤。
师:煮生:烤 ……
三、学习第。
四、五自然段(谈感想)。
师:兄弟俩就像我们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争个不停。(板书:
争论不休)就在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有位老人经过。于是,兄弟俩就找老人给他们评理。老人怎么评的呢?
我们来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师:老人怎么评的呢?
生:读老人觉得他俩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就建议说:“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师:老人的建议哥哥满意吗? 生:满意!
师:老人的建议弟弟满意吗? 生:满意!
师:引导说:双方都满意,看来,这真是一个( )的主意。
师:引导说:可是他们抬头一看,(
四、学习第二部分(说感想)
师:想象一下,兄弟们现在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练习说话。
师:盛老师的学生们听了这个故事,也和我们一样有很多的想法呢,一起读读吧。
出示,**车读。
师:他们说得多好呀,也像我们刚才一样,你一句,我一句,一直讨论下去。课文中没有都写出来,用了这样一个符号来表示。(指着删节号说) 生:省略号。
师:再看看,跟我们平常的省略号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儿十二个点。
师:是的,六个点的省略号省略一句话或几句话,十二个点省略一节或几节内容,所以又叫删节号。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先做起来。(板书)
我们记住这8个字。生:齐读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师:老师也送你们8个字。出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起读。
师: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刚才你们说得也非常精彩,何老师和所有的听课老师都向你们投来赞许的目光。
老师希望你们今后每一节课都能像今天这样把握时机,大胆发言。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能抓住时机,把事情先做起来。
四、拓展延伸:
1、谈一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2、演一演这个故事。
五、作业布置。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争论的故事》,故事虽小,却能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这个故事就出自古代的一本笑话集,里面都是一些包含大道理的小故事。
课后你可以上网,也可以到图书馆看看这本书,记住它的名字《笑林广记》。
师:回家后再向家人绘声绘色的讲讲这个故事。
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设计:25.争论的故事。
讲故事争论不休抓住时机。
谈感想各抒己见先做起来。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5争论的故事
争论的故事。教学提示。一 课型 阅读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二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语境理解 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无影无踪 等词句。学会归纳主要内容巩固完整叙事的相关知识。3 体会人...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5 《争论的故事》
争论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难点 1 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2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含去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 讲述故事,领悟道理。1 出示词语 指名认读。车读。不以为然烟熏火燎皮香肉嫩争...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5 争论的故事 课堂实录
25.争论的故事 课堂实录。师 这是一只手,这也是一只手,这就是争论的争字。就是两个人讨论时自己坚持自己的意见,差不多要吵起来,这就叫争论。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争论的故事。生 争论的故事。师 真棒。读课题要完整 生 25争论的故事。师 到底给我们讲了一个怎么样故事呢?师 第一步,标上小节号,第二步,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