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重点)4.
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重点)5.知道横画和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重点)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于寓言故事的成语。(重点)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
2.准备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资料。
学生准备:制作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忆交流: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同桌交流,把记住的寓言故事讲出来,说说其中的道理。
3.寓言短小生动,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令人记忆深刻。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4.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
5.结合寓言故事,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谈谈自己的认识。
6.小结:寓言故事能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指导我们做事,希望同学们能多读书,多思考。
二、词句段运用(一)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a组: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b组: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2.指导学生观察词语,说说分别有什么特点。
预设:a组是aabc式的词语。
b组是abac式的词语。
3.照样子,写出几个这两种形式的词语。
4.有特点的词语,我们还积累过哪些?(白花花、红红火火、雪白雪白)三、词句段运用(二)1.出示句子,提醒学生注意加点的部分。
1)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2)“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加点的部分起到了什么作用?
2.指导学生读句子。
3.指导学生模仿例句,把句子说生动、具体。
1)他你真是急死我了!”
2)“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4.学生试着自己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四、词句段运用(三)1.我们经常听到学校广播里**的通知,回想一下,通知由哪几部分构成?
2.读通知,注意格式。
3.结合通知内容,分析通知应具备哪些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对象)4.任选一种情况,写一个通知。
1)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2)通知全班同学参观博物馆。
5.学生交流。
6.作业:阅读一篇寓言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一手好字是一个人的“金字招牌”。语文园地中的“书写提示”就从不同角度指导我们把字写工整、写漂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园地中的“书写提示”。
二、完成“书写提示”
1.出示生字:艳、静、植、霜、舞、扁、最、集。
2.观察生字,你有什么发现?
1)明确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左右结构的字:偏旁占格少一点,另一部分占格多一点,例如:偏旁在左侧时,整个字就要写得左窄右宽,比如“艳、植”这两个字。
上下结构的字:同样是偏旁占格少一点,另一部分占格多一点,例如:偏旁在上方,就要写得上小下大,比如“霜、最”这两个字。
2)明确这些字主要是由哪些笔画组成的。
这些字都是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但是这些笔画的长短是不同的。
3.指导书写。
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
4.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5.展示,评议,再次修改。
三、完成“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2.自由读成语。
3.这些成语在**读过或听到过,成语背后的故事你了解吗?向大家介绍一下。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比。喻仿效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本领。
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有个人想偷一口钟,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这个人想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
他生怕别人听到声音,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夸奖他的盾说:“我的盾特别坚固,什么矛都戳不穿。
”他又夸奖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什么盾都戳得穿。”有个人问道:
“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此人无法回答。比喻言行不一或互相抵触。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比喻拘泥成法而不讲实际。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商量说:
“这壶酒大家都来喝不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
“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酒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后失去了酒。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个人怕天塌地陷,自己无处安身,便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比喻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不能够与井里的青蛙谈论关***的事情,是因为井口局限了他的眼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杯弓蛇影:出自《风俗通义·怪神》,汲县县令应郴在夏至日请主薄杜宣喝酒。当时北边的墙壁上挂着一张红色的弩,映照在酒杯里,形状就像蛇一样。
杜宣看了又害怕又嫌恶,但又不敢不喝应彬请的酒。他喝了酒以后,就胸腹作痛,影响饮食,十分虚弱,久治不愈。后来,应郴因事路过杜宣家,便前去探望,问他发生了什么,杜宣说:
“我害怕这条蛇,蛇被我喝进肚子里了。”应郴回来后想了很久,回头看见墙上悬挂的弩,才明白杜宣生病的原因。于是应郴又在同一个地方设宴招待杜宣,酒杯中仍然有蛇的影子,应郴对杜宣说:
“这只是墙上挂着的弩的影子,没有别的怪异之处。”杜宣释然了,病也马上就好了,后来他官至尚书,声名远播。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4.师生进行交流。讲清故事,阐明道理。互相补充。
5.不熟悉的词语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6.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知道自己不熟悉的寓言故事?
7.为自己喜欢的故事配插图。
8.布置作业:找其他的寓言故事书,读一读。
统编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精品文档。学校名称 郑州市二七区龙岗实验小学授课教师 刘杉杉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适用年级 小学三年级。一 课程目标。1 识字与写字 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会使用字典 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守株待兔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认里边的生字。2.正确 流利 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故事的内容。教学难点 明白 守株待兔 的寓意。感悟不劳...
2024年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3荷花
3 荷花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一 看拼音写词语。h hu q n xi n b l li n pen p li f n f y sh n w d o q n t n i i j j pi n pi n q w 二 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三 多音字组词语。fsli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