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基于教材的特点,从年段教学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出发,结合本册教学目标将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作为教学课文时主要依据的要求以及本专题“感受艺术魅力”的教学目标,教学以读为主,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文本的人文内涵上不作过度挖掘,而是相应地降低难度,通过朗读、背诵、自学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课件出示一组关于友情的诗句,学生朗读,引出友情话题。
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伯牙绝弦(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学生齐读课题,呈现“绝”字的不同形态,学生猜想是个什么字,教师简单介绍字的由来,古人用字的样子告诉我们,它的本意就是将丝线切断。(断绝关系,不再交往,叫绝交。断绝人情,不再有情谊叫。
绝情。断绝饮食,不再吃饭叫。绝食。
)提问:那么“绝弦”是什么意思呢?
3、指名学生来说一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伯牙断绝了琴弦,再也不弹琴了)
4、质疑题目:读了题目之后,你有没有疑问?(引导提问:
伯牙为谁绝弦,为什么要绝弦?)伯牙的名字叫俞伯牙,他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琴师,琴应该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字音、注释的理解、指导书写“峨”
1、指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和韵味。读后师生评价、正音,小结:只要我们注意节奏感,就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只要多读几遍就不难了。
2、学习文言文只要会读就可以了吗?我们还应做到什么呢?
二)读懂课文。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不但能读通课文,还能读懂它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
课文的大意读懂了吗,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
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关于知音的,围绕“知音”你能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吗?
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万分。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
2、观图识人(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图中的俩人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2)他们在做什么?(伯牙在弹琴,子期在听他弹琴)课文中那句话道出了两个人的特长?“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学生齐读)
3、茫茫人海,为什么伯牙只把子期当作自己的知音?他作为全国闻名的琴师,难道会没有人称赞过他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别人是如何称赞他的?(指名学生来说)
4、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他的呢?
引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小结: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5、“善鼓琴”“善哉”中“善”字的意思一样吗?你怎样理解?
善:擅长,善于善:好啊,美啊。
6、带着我们的赞美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指导朗读:哉和兮是语气词,要轻读)
7、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会描写哪些景物?钟子期又会如何称赞?师引导(明月,皎皎明月。
清风,徐徐清风、微微清风。白雪,皑皑白雪)同学们,假如现在我就是伯牙,你们就是钟子期,请问子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你会怎么赞叹呢?
口语练习: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兮若 ”。
清风徐徐皎皎明月。
春雨潇潇皑皑白雪。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
云雾蒙蒙袅袅炊烟。
小结:不管伯牙的琴声里表达了什么,钟子期都能感受得到,正如文中所言“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样心有灵犀的朋友,所以伯牙才把他当做“知音”。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得到这样一位知己,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的心情吗?我看到了一个___的伯牙。(激动、兴奋、喜悦、欣喜万分)
8、(品读课文第二部分)
教师讲述伯牙和子期的故事(课件呈现,配乐)“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伯牙和子期因琴相识,都感到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的中秋再相会。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伯牙千里迢迢地赶到汉阳江边,他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知音死了,伯牙的琴声还有谁能听的懂呢?
伯牙悲痛万分,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
提问:最后俞伯牙做了什么极端的事情?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此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___的伯牙(悲痛欲绝、万念俱灰)
同学们,你们认为伯牙断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还断绝了什么?
四、解答悬疑。
俞伯牙为谁绝弦,他为什么绝弦?
—知音死了。
三、拓展延伸。
在《列子·汤问》中这样叙述—— 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在《吕氏春秋》中,留下了这样的印记—— 以伯牙之艺,而独一子期能知其志。
在古诗中,这样的描写比比皆是,老师读前一句,你读后一句——
借问人间愁寂寞,伯牙绝弦已无声。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四、情感升华:配乐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必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搜集关于知音的诗句或名言。
选做:把课文改写成一个左右的故事。
板书设计:伯牙绝弦。
伯牙所念知音。
死 子期必得绝弦。
五年级下册语文 教案 5 伯牙绝弦鲁教版
伯牙绝弦 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过程与方法 1.运用 以读代讲 法,情境感悟 法,和 点拨引导法 2.采用 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 渗透 读,思,议,悟 等学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伯牙绝弦 教学案例。六年级语文教案背景 本周,我上了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伯牙绝弦 回想一下这次授课过程,感觉有很多不足之处,留下了许多遗憾。但也有少数几处 亮点 使得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教学片断 一 课前谈话 师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 杨柳依依 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伯牙绝弦》
走进邹老师的课堂,我仿佛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琴声,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离去喟然长叹 悲切伤感的神情。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难求的那种渴望 失落的心境。邹老师的课,之所以给我们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我觉得与教师对文本的挖掘 领悟得深入 透彻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师巧设情境,精心构建教程的结果。一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