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 关注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和学习方法。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第八单元的学习,(出示课件)请大家快速默读单元导语,画出本组单元主题和学习方法。谁愿意交流?(回答很准确)
二、 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1. (放**)昨天大家随着微**的学习已经欣赏了这曲千古绝唱——《高山流水》,谁能谈谈她带给你的感受?(同学们能随着旋律的变化,产生这样丰富的想象,很好)
2. 知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出图)介绍。
3. 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讲讲这首曲子的来历?这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内容,请齐读课题。
注意读音:弦,注音,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按记载,是伯牙拨断一根琴弦后,将琴摔碎在子期的墓碑上)对于伯牙你有哪些了解?
他为什么绝弦?那究竟怎样的人才算知音?伯牙和子期为何会成为知音,这是这节课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 交流汇报,理解文意,练习朗读。
一)1.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导学案,讨论交流课文的大意,读法,根据交流的收获,补充更正导学案,并准备展示交流。
2.哪个小组派代表交流一下古文大意,注意每一句在说的时候,先解释一下重点词的意思。有补充纠正的吗?
你们都是采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些词的?很好,有些词书中注释没有,字典也没有,怎么办?
3.比如:“谓”这个词现代字典中只有两种解释,任意一种似乎都解释不通,那我们可以再查一查文言文字典,他的解释共有这么5种,再看看哪种合适?显然是认为。
3.连起来说说课文大意吧?有不同意见吗?
在整体理解古文大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习古文还要抓住关键词、联系前后文,把意思适当变通。(课件)比如:
这两句话。如果只按字面解释,--这样理解是不是不够流畅,我们就可以根据意思适当调整为---就好多了,但这句话说得是子期的感觉,所以这样改一下是不是就更贴切生动了。读---所以,理解古文,适当变通是很重要的。
4.除了这些同学介绍的,古文学习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比如:文中善字出现了四个,前两个表示善于、擅长的意思,后两个善表示好的意思,一个字多种意思,这叫一字多义,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学习古文时要特别注意。
2)古文中不仅有一字多义的现象,还有几个字表示一个意思的现象呢,刚才这个同学也解释对了能找到吗?(念、志)这两个字都表示想的意思。这种现象学习古文也要注意。
3)意思都理解了吗?.小组成员自由组合说说古文的意思。
二)1古文大家都理解了,那文章该怎样去读呢?哪个小组汇报(投影讲解)读的很有韵味。
老师想问一下,为什么这里托音?重读?有补充纠正的吗?大家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很好。
2.、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标注,大家一起来读读看吧,注意要整体放慢速度,看好标准。
同学们极具韵味的朗读,仿佛把老师也带到了春秋那个荡气回肠的故事,太棒了!)
四、纵情吟诵识知音。
1. 故事中,伯牙把子期誉为知音,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知音?(朋友,好朋友。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2、看来同学们对知音有不同的理解。那到底怎样的人才算是知音呢?相信从下面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3、仔细看看文章,**可以看出他们是知音?指学生说。(课件出示课文句)
4.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 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钟子期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句子)
哪个词写出了这巍峨雄伟啊,峨峨。(课件出示峨峨变大)
简单的峨峨两字,道出了如此丰富的画面,古人说话可真是言简意赅啊!
子期听懂了伯牙的琴声,会有怎样的心情?(赞赏)你从他话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善哉,!)谁能读出子期的心情,读出子期在琴声中看到的画面。谁再来读/
5. 让我们继续来想象!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子期仿佛又看到了什么画面?
(水势浩荡、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江河。)知道这江河分别指什么吗?(长江、黄河,我们祖国最大的江,最长的河)
这样水势浩荡的画面,不仅让子期又情不自禁的赞叹:(课件出示句子)(生齐读)——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6.伯牙所念,子期比得之。伯牙所念的还会有什么,课文里没有写出来?你能用这种aabc的词语来说说吗?学生说。
7.老师给大家补充了一些,下面想挑战一下大家,可以吗?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这些词语,运用课文的这种句式,完成句子,来表达伯牙与子期的这种默契。
注意练习朗读时,读出子期看到的画面与赞叹的心情,准备小组展示。
8.展示评价。
9.看来,真是善鼓的伯牙无论弹什么,善听的子期都能听懂。这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课件出示句子。)
五、创设情境品知音。
1.那到底什么是知音?像这样能听懂伯牙琴声中的画面,就算知音了吗?
那我们同学有的也听出了一部分,如果时间可以穿越,你们可以算知音吗?还有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听者成千上万,能听出画面感的也一定不乏其人,他为什么还说没有知音呢?子期到底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他除了听懂伯牙的琴声外,还听懂了?(心声)
2.子期你到底从这琴声中,听懂了伯牙怎样的心声啊?好好读读这两句话。他志在高山的时候,仅仅想到的是高山吗?他志在流水时,仅仅是想到浩瀚的长江与黄河吗?
3.这样想来,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得志,不仅仅是想,那是“志存高远”的志,“胸怀大志”的志啊!(板书:志)
4.老师课前去查过资料,我发现好多古书上都说到伯牙琴艺妙绝天下!许多人都以听到他的琴声为荣幸,他们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声的美妙,但是伯牙寄托在琴声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他们能得之吗?
唯有谁能得之?
谁能必得之?
这才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念)
5请你想象,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你的琴声,你的内心充满了无边的寂寞与孤独。可是在这里,无论你弹什么,无论你寄托着怎样的志向和情怀,钟子期都能“善哉、善哉”地“必得之”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
6.想知道伯牙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出示)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激情朗读后)好啊好啊,先生你听我的琴声,听到的志向和情怀简直和我心里所想的——一模一样。
两个人之间的默契,用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板书:心)是啊,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板书:知音)
7.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感受一下他们的这份默契(出示)女生读伯牙的句子,男生读子期的句子。
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些语言有什么特点? 相对应的一句伯牙一句子期!这样的形式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 一个倾诉——一个回应。
写得多妙啊!让我们仿佛看到伯牙和子期是何等幸福,何等默契!何等的和谐!
六、破琴绝弦祭知音。
1.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了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终于等到第二年的中秋,当伯牙兴致满满地赶来与子期相会,只可惜天意弄人啊!
(背景**《伯牙悼子期》)伯牙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此时高山默默,流水无语,天地之间也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啊! (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从此还有人能知我之志吗?(擦去板书:志。)
还有人能知我之念吗?(擦去板书:念。)
还有人能知我之心吗?(擦去板书:心。)
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难觅啊!(擦去板书:知音。)一起读。
伯牙绝弦,那是绝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啊!
2.据传,伯牙在子期墓前,曾写下一首短歌。(课件出示诗歌,配乐调低,采艺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你听出了伯牙此时怎样的心情?能把此时伯牙的心情读出来吗?(指两名生读最后一句,师及**价,我听出了伤心,悲痛。
)一起读!伯牙断琴绝弦正是因为:伯牙所念,世再无人得之!
两遍。(课件出示)
七、感悟艺术的魅力。
1. 伯牙绝弦的故事,传诵至今。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成了知音的代表!
请同学们想一想,一个是名满天下的宫廷乐师,一个是山野樵夫,是什么让他们成了知音?是啊,这就是**的魅力,艺术的魅力,它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板书)
八、回味绝弦。
1.让我们再伴着那一曲《高山流水》,把你对这个故事所有的感悟读出来好吗。(配《高山流水》齐读课文。)
2. 试着一起背诵(配乐背诵)
结束语: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啊!希望同学们记住这千古佳话,记住这真挚的友情!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作业。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
3. 3.搜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反思
一点 反思。第一次尝试上文言文,感触良多。课上我收获着孩子们的精彩瞬间,一个个从未举起的小手,在当下,鼓起勇气高高举起。一次次精彩的发言,也在当下,迸发出颗颗美妙音符。一节课很快就这样结束了,我翻看着老师们给予我的评课建议,将反思跃然纸上。一 教师与文本对话。备课时,我以 知音 为主线,抓住两人从相...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反思
伯牙绝弦 教学反思。伯牙绝弦 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这不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古文。我在教学中采用 没有注释,还可以借助工具书 有时候我们可以用现代问汇代替古文词汇 这两种学法,真正实现顺学而导。在这个课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为 熟读成诵 课堂上,我设置了不同层次 逐步推进的朗读,从读通到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 教学反思。伯牙绝弦 一课是我今年刚刚接触到的一篇新课文,也是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说它不难吧,的确不难,只有77个字。说它难吧,它又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77个字里边讲述了这样一个千古流传,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77个字的背后究竟有多少深厚的人文内涵呀!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