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一、 欣赏名曲,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今天真精神,坐的也很端正,老师真高兴。相信课堂上大家也会有出色的表现,对不对?有没有信心?讲课之前咱们先来欣赏一首曲子好不好?
1、 **古琴曲《高山流水》,师生共同聆听。
师:好听吗?引入课文。
师:关于这首曲子,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看大屏幕,告诉老师是什么?《伯牙绝弦》。
2、 师生一起书写课题,指生读课题,强调弦的读音,齐读课题。
师:来,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谁来再把课题读给大家听?很好,把弦字读准了,咱们一起读课题。
二、 熟读课文。
1、 由《杨氏之子》引出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师: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大家发现没有,这篇课文和咱们上学期学过的一篇课文很相似,想起来了吗?对,是《杨氏之子》。那么也就是说这篇课文也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2、 简述读好古文应注意的问题——停顿、古文的韵味。
师:学习古文读很讲究,不仅要读好停顿、还要读出古文的韵味来。老师先来尝试一下好不好?
3、 师配乐朗诵课文,生评价。
师:老师读完了,谁来点评一下?那你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读一读?生自由练习后指生读。
4、 指生学着老师的样子配乐读课文。
师:你们读的也不错,还有哪些同学想试?那么多呀,每个人都有机会,咱们一起来读。
5、 生齐读课文。
三、 理解文意,体悟情感。
1、 归纳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生说,师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的读书能力真强,不一会功夫就把这篇古文读好了。那么学习古文除了要读好,还要理解它的意思。
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吗?生说,师归纳:可以结合课文注释、可以借助工具书、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同学们总结的真好。
下面,就请大家运用掌握的方法试着理解课文。
2、 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课文。
3、 整体把握。
师:有了方法的指导,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好了,下面咱们一起走进文本。
课文讲了哪两个人物的故事?指生说,师板书:伯牙子期。
那文中是怎么介绍他们的?出示“伯牙善古琴,钟子期善听。”在这句中老师用红色标记了善字,怎么理解啊?
哦,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你能把整句翻译给大家听吗?关于这两个人物,老师这里有一段资料想给大家分享。
4、 出示资料,深入了解人物。
师:谁来把这段资料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资料。
伯牙被誉为琴仙,他的琴技到底有多高超呢,资料中也有记载,咱们来看一下。师读资料,和生一起理解。伯牙的琴声把吃草的马儿都吸引住了,太厉害了。
子期虽为一个樵夫,却能听得懂琴声,欣赏水平一定也非常高超。让我们把对他们的赞叹读出来好不好?
5、 生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师:伯牙的琴声美妙绝伦,我们通过资料感悟到了,那子期善于倾听,文中是怎样表现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表现子期善听的句子。
6、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指生读。
师:这句中也有善字,你认为这个善和前面一句中的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那这个善怎么理解?
是好的意思。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这叫一字多义,在文言文中很常见。这句中还有个“志”,它是什么意思?
知道了这两个字的意思,我么就可以理解整个句子了。来,试着说一下。伯牙弹琴,心里想到了泰山,钟子期说:
好啊!高大的样子就像泰山。同学们爬过泰山吗?
老师这里有几幅泰山的**,咱们一起欣赏一下。
7、 欣赏泰山**。
师:泰山高不高?美不美?你能不能用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泰山?
8、 指生用积累的词语形容看到的景象,师指导感情朗读。
师:同学们形容的太好了!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又一座巍峨的高山。
你能不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生读。看到山了,但还不够高。
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可见泰山的高大峻拔,谁再来试一下?
咱们一起来好不好?读的真好,我仿佛站在了泰山之巅。你还找到了哪一句?
9、出示“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这句怎么理解?生说。你看,奔腾的江水已滚滚而来,你感觉到了吗?把它读出来。
感觉到水了,但不够汹涌,加点力度好不好?再来!
师小结:峻拔的山,滔滔的水,你们可以做伯牙的知音了,高兴吗?伯牙除了想到了山、想到了水,还会想到什么呢?我们一起完成一个练习。
10、出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然后师生分角色读一读。
师:高山、流水、明月、细雨,不管伯牙想到什么,子期都能听出来,也就是文中说的,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中的念又是什么意思呢?
(指生理解)它也是想的意思,和前文哪个字意思相同?对,和“志”意思一样,都是心里想。不同的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相同,这叫异字同义。
伯牙心里想到什么,念到什么(板书:志念)子期都能知道,像这样知人、知面、又知心的人,我们称他为什么?对呀,叫知音。
板书知音。
11、师有感情地过渡。
师: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景是多么和谐啊!琴声悠悠,赞叹连连,高山不再孤独,流水不再寂寞。
伯牙和子期在这青山绿水间相遇、相知,他们约定来年中秋到子期家登门拜访。时间一天天流逝,约定的日子终于来了,伯牙带上他心爱的琴满怀期待的来到子期家,可是子期却不在了。同学们,这时候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伯牙?
(生自由说)此时的伯牙肝肠寸断,心如刀绞,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12、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古。”
师:这句中的谓怎么理解?指生说并翻译整句。
子期去世了,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他摔碎了琴,扯断琴弦,以后再也不弹琴了。同学们,这是何等的悲壮啊!你能把这份感情融入到朗读中吗?
齐读。是啊,子期走了,还有人听得懂伯牙的琴声吗?还有人知道他的志向吗?
还有人明白他内心的念想吗?没有了,这一切的一切都随着子期的离去而消失了,伯牙的知音没有了。伯牙绝弦绝的是满心的期待,满腹的激情啊!
伯牙在子期的墓前也留下了一曲伤心欲绝的短歌,出示资料。师感情朗读。一曲肝肠断,无处觅知音啊!
让我们齐读这首短歌。
13、小结课文。
同学们,万两**易得,知音一人难求!千百年来,伯牙绝弦的故事向人们传递着知音的真谛。高山流水因此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和子期也成了知音的代表。
人生在世,知音难求,遇到了一定要珍惜!让我们在高山流水这首乐曲中,再次吟诵赞美这对震人心魄的知音吧!
四、 布置作业。
屏幕显示。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反思
一点 反思。第一次尝试上文言文,感触良多。课上我收获着孩子们的精彩瞬间,一个个从未举起的小手,在当下,鼓起勇气高高举起。一次次精彩的发言,也在当下,迸发出颗颗美妙音符。一节课很快就这样结束了,我翻看着老师们给予我的评课建议,将反思跃然纸上。一 教师与文本对话。备课时,我以 知音 为主线,抓住两人从相...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反思
伯牙绝弦 教学反思。伯牙绝弦 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这不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古文。我在教学中采用 没有注释,还可以借助工具书 有时候我们可以用现代问汇代替古文词汇 这两种学法,真正实现顺学而导。在这个课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为 熟读成诵 课堂上,我设置了不同层次 逐步推进的朗读,从读通到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 教学反思。伯牙绝弦 一课是我今年刚刚接触到的一篇新课文,也是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说它不难吧,的确不难,只有77个字。说它难吧,它又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77个字里边讲述了这样一个千古流传,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77个字的背后究竟有多少深厚的人文内涵呀!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