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发布 2024-03-19 12:30:03 阅读 3805

本单元的内容较多,因此,在教学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也很多。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属于“数与代数”版块中数的认识,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

本单元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自然数、整数和小数等知识,对分数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借助操作实践和直观了解的学习活动,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但是对于分数的具体知识,学生还没有深入了解和学习,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感性认识。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掌握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1.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抓住分数与除法的统一点:对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为后面的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改写成整数、带分数作准备。

2.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顺利学习比的基本性质。

4.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小公倍数是通分的基础,通分为后续的分数加、减法奠定基础。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前期学习中,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为互化奠定了基础,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也为今后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作了知识铺垫。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做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况,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式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和的大小,有的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可能比大,也可能比小,还可能和相等。

造成这样错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1 分数的意义 2课时。

2 真分数和假分数 2课时。

3 分数的基本性质 1课时。

4 约分 3课时。

5 通分 3课时。

6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课时。

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

教材第45、第46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卷尺、4张长方形白纸、4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1. 分数的产生。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

设计意图: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学习】

师:请一个学生用卷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1米怎么记?

师: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课件呈现情景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应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怎么用分数表示?

2. 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的含义吗?

投影出示题目,学生根据投影中的图形口答)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好。

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老师指名说出黑板上其他分数的分数单位。

集体说一说自己写出的3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5)发现分数单位的特点。

老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吗?(它们都是几分之一)为什么?(因为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5.不同分母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为什么?

1)学生思考,同桌讨论。

2)学生交流后,老师引导学生明确: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因为不同分母的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数有着不同的分数单位。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1.在重点知识上设计了探索性的问题,在难点知识上设计了引导性的问题。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们思维在碰撞中提升,掌握了重点知识,也突破了难点。

2.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在现实情境中把握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感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分数概念,建立数感,当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分数时,可以说学生已经较好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本身的敏感性得到了增强。

分数与除法。

教材第49、第50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第1~8题。

1.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 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通过小组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重点:扩展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难点: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投影仪,量筒、量杯等教具。

课件出示)小熊的疑问:猎豹的速度可达113千米/时,是“短跑冠军”,那么它跑1千米用多长时间呢?

生:1÷113=?

师:怎么计算呢?

师: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大家就能帮小熊算一算了。板书:分数与除法。

1. 投影出示例1。

师:要求每人分得多少个,就是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应该用什么法来计算?列一个怎样的算式呢?

生:用除法计算,列式是1÷3。

师:每个人得不到完整的1个蛋糕,怎么表示结果?(用分数来表示结果)把1个蛋糕看作单位。

小结:分数不但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可以表示具体数量。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已经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比较熟悉,因此在多**课件演示**过程后,学生就可以理解除法计算的结果,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下,是可以用分。

2. 投影出示例2。

师:求每人分得多少个,应该怎样列式呢?

生:求每人分得多少块,就是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用除法计算,列式为3÷4。

师:下面我们一起动手操作,**3÷4的计算结果。

要求:4人为小组,用手中的3个圆片代表3个月饼,动手分一分。看看每人到底得到多少个月饼。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投影展示操作结果。

设计意图:借助学具分月饼的过程,抛开了情境给出除法算式。三个环节的呈现,层。

次清楚,逻辑性强,为学生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经验】

3. 观察分析,建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通过上面两个例题,同学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发现什么?

集体交流得出: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除号可以转化成分数线。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想一想,这里的b为什么不等于0呢?

生:因为0不能作除数,而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数,所以分母b不能为0。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讨论、概括等自主发现规律的过程,彻底地弄清了分数与除法的内在关系,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长方体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物体的体积和容积概念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3.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4.通过观察 操作 归纳 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方向与位置。信息窗1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51 55页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2.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谈话 同学们,你们去过军营吗?这节课咱们一...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长方体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物体的体积和容积概念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3.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4.通过观察 操作 归纳 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