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3》教案

发布 2024-03-19 08:15:13 阅读 2150

将相和。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的课题,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两个人物,一个故事。你能看出是哪两个人物,是什么故事吗?那个“将”是谁?“相”又是谁?“和”在故事中是什么意思?

二、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完成以下自学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就课文中内容给每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质疑问难,理解课文内容。

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遇到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号,准备跟同学讨论。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1)有关知识的问题和一些新词的理解,引导学生查工具书来解决。

2)有关文章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指点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思考,反复讨论交流。

教师可抓住以下类似的问题展开讨论,结合理解课文内容:①秦王为什么没有得到和氏璧?抓住“慷慨激昂”“理直气壮”等词语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机智。

渑池之会上,秦王为什么会为赵王击缶?抓住“不动声色”及蔺相如的话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抓住文中写廉颇将军驻守边境的句子体会其对秦王的威慑力,从而明白赵王获胜的原因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

将相为什么会不“和”?又为什么“和”了?

在讨论交流的同时,随机选择有关句段朗读,以加深理解、体会。四、评价人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文中讲到了赵王、秦王、蔺相如、廉颇等几个人物,下面我们来开个“人物评价会”。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

从课文中举出事例来说一说,评价时要抓住课文中的叙述、描写,同时加入自己的看法。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标记,做好准备。五、拓展练习。

出示挂图“负荆请罪”,观察想象:廉颇到蔺相如府负荆请罪,会怎么说,怎么做?蔺相如又会如何做和说呢?

1.自己练习说一说。

2.把负荆请罪的结尾补充丰满,写几个片段。六、总结。

鼓励学生多读历史故事。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攻无不()理()气壮同心()力无()之宝战无不()负()请罪完()归赵宁死不()(口不提。

二、按拼音写词语。

bì关()和氏()墙()(草()免()须隐()利()奴()yù防()犹()(望淋()监()富()(备忧()名()yán()料房()边()迟()(王()究()热()水蜿()qū身()弯()(赶()服崎()(势()别()虫()除。

三、结合课文,填空。

1、课文中的“将”指的是,“相”指的是,“和”在这里是的意思。全文的叙述顺序是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将相不和是因为后来将相又和好是因为。

2、课文讲述了、和三个小故事,这三个小故事成了这个完整的故事。三个小故事反映了蔺相如是个的人;廉颇是个的人。

3、课文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和,当时有七个强大的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是最强的一个。

四、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这一段有两句话:先写廉颇心里想的,说明,后写他的行动,说明。

五、写一段话,概括介绍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并用上“无价之宝”“为难”“理屈”“完璧归赵”等词语。

六、请写出以下这些名著的作者:《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聊斋志异》、《闲情偶寄》、《史记》、《资治通鉴》、《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复活》、

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对你做人有什么启发?

部编版教材《将相和》语文上册五年级教学设计

将相和。一 把下面音节补充完整。zh n mi ny 客 池抵 s j f uq ng 鼓 上 二 辨字组词。璧 颇 栈 渑 壁 顾 浅 绳 三 把词语补充完整。自告 慷慨 无价 理 气 轻 妄 齐 协 四 解释词语。无价之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五 读句子,说说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1.蔺相如捧着璧...

部编版教材《将相和》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将相和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 廉颇 璧 侮辱 等7个词语。2.过程与方法 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是品味 完璧归赵 绝口不提 理亏 示弱 能耐 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是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 四是复述 负荆请罪 的故事 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

部编版教材语文上册五年级《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 说课稿。一 说教材1 教材内容。将相和 是12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的故事,称颂了蔺相如机智 勇敢 谦让的美德,廉颇勇于认错和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根据课文内容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