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1》教案。
2、引导学生结合范例,充分阐明自己推荐去某处春游的理由,培养学生动笔实践的兴趣和能力。
3、通过说说、写写、评评、改改,教育学生要处处留心,善于发现身边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借鉴例文,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法阐明自己推荐的理由,做到条理清楚、内容具体。
难点:在条理清晰、内容具体的基础上,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更具感染力。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写作兴趣。
师:同学们,春姑娘已经悄悄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看到桃花红了,梨花白了,小草醒了,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春游)
师: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学校已经准备组织大家出去好好地玩一玩,到大自然中尽情地乐一乐,放松一下自己。但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想,难得组织一次活动,如果由我们大人做主去**玩,恐怕选择的地点不合大家的胃口,所以,这一次春游地点就由你们自己确定。
你们希望到**呢?
学生七嘴八舌交流春游的地点)
师:大家说的地方各不相同,这让学校很难办,听谁的好呢?这样吧,我们把自己推荐的理由写出来,看谁的理由最充分,就选择谁推荐的那个地点作为我们学校今年春游的地点。你们说好不好?
二、阅读例文,学会写作方法。
1、过渡:要想写好理由,还得学会一定的方法。书上有两篇例文,供我们。
学习参考。2、请大家认真阅读例文,边读边想:这两篇例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他们分别是怎样写清理由的?
3、小组讨论交流阅读体会。4、组织交流。
相同:推荐地点都是村南头的大池塘,都写出了池塘“花多景美”的特点,都表达了希望大家去游玩的心情。
不同:钱学亮的建议,按方位顺序写,像一篇写景的文章;而华健勇的建议,是条文介绍的方式。
5、教师小结:例文一的作者用优美的语言重点描写了池塘东面的油菜花、北岸的桃树,把两幅美丽的春景图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勾起人们一睹为快的欲望,接下来在介绍重点之景“池塘”时,却突然收笔,卖个关子,设置悬念,更引发了人们要去一探真面目的好奇心。例文二的作者则在推荐大家去大池塘春游的时候,抓住了大家最感兴趣内容,分三点来介绍,一目了然。
这两位同学虽然写作方式不同,但都达到了理由充分的标准,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打开思路,构思写作内容。
1、过渡:写作方法学会了,不等于就能写好了。我们还要想想自己推荐的地方有什么特点?它的哪些特点会激起同学们要去春游的欲望?如果特点不明显的话,你就要考虑是否换个地方推荐?
2、学生思考:自己推荐什么地点?推荐的理由是否充分。(自己能把这个地方的特点写出来吗?同学们对这些特点会有兴趣吗?)
3、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最吸引人的特点要写具体。(2)适当可留些悬念,卖个关子。
3)习作开头要有“我建议”“我希望”之类的词语,结尾最好再次提一下,以表达自己的恳切之情。
4)能够附上一张自己游览时的**或者给习作配一幅插图,做到**并茂就更好了。
四、动笔实践,修改完善习作。
1、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笔写草稿。
2、指名两位写法不同的学生,分别读自己的作文,师生共同评议。(1)所写内容有没有围绕“我的建议”的要求来写,有没有跟一般的写景习作有所区别。
2)理由是否充分,大家听了以后有没有要去这个地方春游的愿望。(3)找出一条写得特别好的理由,教师进行点评。
4)找出一处写得不够好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如何修改才能符合写作要求,才能激发大家的春游欲望。
3、同桌互助,仿照刚才师生互动点评修改的方法,认真听取同桌的作文,指出优秀及不足之处,合作讨论,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4、自由选择结对同伴,把自己修改好的习作大声读给对方听,教师在教室内巡视,听取学生朗读情况。
5、完成誊写作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7 教案 1
四下第七元集体备课。课题习作7教时第一课时主备人日期。一 文本解读 本次习作的教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例文的简单介绍。说明这篇习作讲述的是小作者参加一次体验活动的经历与感受。第二部分是例文 护蛋 是柳倩影小朋友的一篇习作。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求组织一次体验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并与大家...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作文习作1教案
植物观察研究记录表 例 四年级1班。观察地点 操场的东北角。观察对象 榕抱桂。观察方法 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观察记录 形状 榕抱桂的形状很奇特,远远望去,它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又像森林中一个无比肥大的蘑菇。走近观察,榕抱桂的主干很多,有的粗,有的细。如果你不注意的话,还会误认为有许多棵树长在这里。突...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5》教案
习作5 教案。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观察植物 研究植物的步骤和方法。2 指导学生读懂例文,了解例文材料的选择与安排方法。3 引导学生给自己的习作选材时,应当选择熟悉的 喜爱的 独特的植物来写,才能写出彩。4 指导学生按习作要求通过观察和研究写一篇关于发现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