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背诵课文第自然段。积累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1.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自然段。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老舍先生的好多文章,让我们再一次来认识一下老舍吧!
1.简介作者。
2.介绍草原。
你们去过草原吗?你对草原有怎样的认识?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就是草原的独特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
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生字:
渲染勾勒鄂温克天涯。
2)认读生词,释义。(课件3)
毛毯渲染勾勒低吟
迂回衣襟马蹄外貌
拘束羞涩摔跤天涯
偏西翠色欲流一碧千里。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哪些方面?
板书:自然风光民族风情)
师: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合作研读,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 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呢?怎么感受到的?
3.理解重点句子。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什么意思?“千里”指什么?“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碧”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草原如同一张巨幅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2)“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清鲜”能不能换成“新鲜”?“清鲜”和“新鲜”区别在**?
清鲜”和“新鲜”都有新鲜的意思,但是“清鲜”比“新鲜”更多一层“干净”的意思。
一踏进草原,顿时感到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都在贪婪地呼吸这清鲜的空气。来,同学们,我们把这种“高歌一曲”的喜悦读出来。 (学生齐读)
草原的天空是那样明朗,它让视线变得更清晰。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草原辽阔碧绿,小丘线条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
这**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就要这样去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
说说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这句话表达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美得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似的。
“轻轻流入云际”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色流入了天边。
4)“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绿色与白色的搭配,多么清新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呀!
5)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句话用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草原画卷呀!天空赋予了草原以明丽,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线条,牛羊更赋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置身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全班齐读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记录下来,好吗?
是呀,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4.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品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草原的民俗风情。
1.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现在我们就走入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
2.请快速浏览课文的2---5段,思考:每一段分别描写了什么场面?试着用最简短的话总结出来。
3.从这些场面的描写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蒙古人的热情好客、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4.请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面,划出表现蒙古人热情好客的语句。仔细品读,说说你从中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热情好客?
5.交流: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山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a.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蒙古人的热情好客?
男女老少、群马、穿着各色衣裳,说明人多。
b.作者怎样描写“各色衣裳”?(像一条彩虹)
蒙古人民把客人到来当成节日一般,的确是非常热情。
像一阵风吹来:速度快,表示非常急切地想见到客人。
作者从欢迎的人多、盛装、心情的急切,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c.此时,你就和老舍先生一起,见到了这感人的一幕,想像着当时的情景,读出你的感受。(抽生读,齐读)
d.你还从哪些语句的描写中感受到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2)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a.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草原的情景,你认为是哪个词?
热闹。b.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热闹景象?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c.人欢马叫,真是一幅欢迎远客的热闹情景,谁能把这种把热闹读出来?
抽一生读,齐读,试着背诵这一自然段。)
d.还有**写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3)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a.握手,表示什么?
友好、亲热。
b.在这里,蒙古人民和客人是怎样握手?
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边握边说边笑。
c.他们都可能说些什么呢?
d.就像作者说的那样:语言不同,心却是相通的,大家都有一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民族团结互助。
4)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的手抓羊肉。干部们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举杯……
a.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总是用好酒好肉、载歌载舞招待最尊贵的客人。作为客人的老舍和他同行的人,也都热情的回敬。
b.这样热闹的场面,让你想到了你见过的哪些场面?(过节,一家团圆)
c.是啊,此时,蒙汉两族人民多像一个合睦的大家庭啊!
五、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含义。
通过以上的学习,此时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
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连不已,难分难舍。)
课堂小结。本文记叙了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和睦。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草原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三 分层朗读,感悟美景。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
1 草原 一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赞扬了内蒙古草原的绮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歌颂了蒙汉两族人民的大团结。二 教学目标。1 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 第二自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
16 草原。一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和读写 勾勒 骏马 无限 鞭子 疾驰 马蹄 礼貌 拘束 摔跤 襟飘带舞 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背诵课文。一 二自然段,并选择一个自然段抄写。3.通过 远迎客人 亲切握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