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赵州桥(节选)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héng ku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shè j在建桥史上是一个(chuàng j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根据拼音,在文中横线上写词语。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3)这段话的第二句运用了___的说明方法。
4)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好在**?请分别用双横线和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5)“拱形”中的“拱”的意思是。
a.拱手;b.肩膀向上耸;
c.向外钻或顶d.建筑物上呈(chéng)弧(hú)形的结构,大多中间高两侧低。
答案】 (1)横跨;设计;创举。
2)赵州桥非常雄伟。
3)举数字。
4)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5)d 解析】【分析】(1)回忆原文可知,语段描写了赵州桥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还配有小桥洞,这种设计在建筑史上是一个创举。
(2)语段描写了赵州桥很长、很宽。第一句话总写赵州桥的特点,是语段的中心句。
(3)“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这里面有具体的数字,所以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阅读可知,语段先介绍了桥长和桥宽。接着介绍了桥洞的奇特设计,这中奇特语段中有具体的描述,那就是“这种设计”指代的内容。好处则是“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这部分内容。
(5)拱,指两手相合、环绕、建筑物成弧形的等。“拱形” 就是弧形结构。
故答案为:(1)横跨、设计、创举(2)赵州桥非常雄伟。(3)举数字(4)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这种,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5)d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读、拼写能力。先读一读语段,回忆原文内容,看缺少了哪些词语,然后结合音节的声调、声母、韵母确定具体是哪些词语。注意“横”属于多音字。
(2)本题考查对中心句的辨析能力。说明文一般是围绕说明对象的某个特点组织材料的。读一读语段,看哪句话包含说明对象,还总写了它的特点,那么这句话就是语段的中心句。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能力。找到这段话的第二句,看有没有具体数字、具体事例、引用的名人名句等说明方法的标识,然后具体分析判断即可。
(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提问,“这种设计”指的是前面描述的那种设计情形;“这种设计的好处”应该是在后面进行了描述。
(5)本题考查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汉字一般都有好几个义项,在不同的词语中会表现出来。解答本题需要知道“拱”有哪几个义项,再对照语境具体确定是什么意思即可。
2.阅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2自然段,完成练习。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1)用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文中提到了摊贩、官吏和读书人,文中“……表示。
3)从“好几百个”“三百六十行”这些词中,可以看出画上___张择端下了很大的功夫。
答案】 (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2)农民;船工;生意人;道士;医生;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
3)人物众多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2)考查对语段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语段,就能找到答案。
(3)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2)农民;船工;生意人;道士;医生;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3)人物众多。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指通畅顺当,没有阻拦。__
指缝隙严密闭合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3)读了这段文字我知道了,瓢虫有两种,一种吃蚜虫,是___一种吃马铃薯嫩叶,是。
4)文中划线的句子是___请将它改为陈述句:
答案】 (1)顺顺溜溜;严丝合缝。
2)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3)益虫;害虫。
4)反问句;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应该改改口味,也吃蚜虫。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这是反问。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
”和“怎能……呢?”等。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1)①顺顺溜溜;②严丝合缝;(2)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3)益虫;害虫;(4)反问句;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应该改改口味,也吃蚜虫。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因为他长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
有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就吃着果酱面包上街去了。因为他近视,就没有发现漏刮了一根胡子。这根胡子长在下巴的右边,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
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啊!
于是胡萝卜先生一步一步走的时候,这根胡子就在一点一点地变长。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胡萝卜先生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
胡萝卜先生还在继续走,长胡子被风吹到身体后面,他完全不知道。
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男孩正在放风筝,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绳子够牢固了,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家的树底下,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经常一一___坚固一一___飘荡一一___
反义词:慢条斯理一一___稀疏一一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变长了,是因为___
“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这句话中的“绳子”指的是___小男孩用它来___
鸟太太可能会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来___
3)猜一猜,把故事编下去。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答案】 (1)常常;牢固;飘动;匆匆忙忙;浓密。
2)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啊!;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做风筝线;晾小鸟的尿布。3)略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 明月,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 大海,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 害人精 1 查字典填...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 二
课外阅读 二 一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第一则 狐狸和葡萄。狐狸很饿,看见架上挂着一串串的葡萄,想摘,又摘不到。临走时,自言自语地说 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本文选自 伊索寓言 第二则 狐狸和葡萄。狐狸看到了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它在想怎么才能吃到它们。它跳了半天,但最终没有能吃到葡萄。为了使自己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