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晨光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第17周第3课时课题:《游褒禅山记》
编写人:编审人: 教务处: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18日。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句。
2、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法指导:1、借助注解与工具书,掌握重点词句,理解文意。
2、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自主学习:1、(1)王安石,北宋著名的字 ,号 ,曾积极参与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运动,其文学主张的核心是。
被誉为是。2)游记类文章的特点。
2、背景资料。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3、关于课文。
本文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照理说,这样的游览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可是作者却据此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
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里虽然是说游山,实际上是以游山作比喻,说明不论研求高深的学问,还是创建宏伟的事业,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二是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这两点都是值得借鉴的。
王安石在一生从政、治学的道路上,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前进的。
4、题目讲解:
记是一种 ,分为四类。
5、给下边的字注音:
褒禅山( )庐冢( )盖音谬也( )窈然( )卒葬之( )仆道( )谬( )穴( )无物以相( )之何可胜( )道也哉长乐王回深父( )则或咎( )
合作**: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结构:
全文五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是部分。
第二部分写是部分。
第三部分。2、分析第一部分:
一)第一段重点词语:
1、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4、距其院东五里。
二)这一段依次记述(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字):山之 、山之 、山之 、山之 。
三)第一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上的文字?
四)第二段重点词语:
1、有泉侧出2、问其深。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4、而其见愈奇。
6、则其至又加少矣7、火尚足以明也。
8、则或咎其欲出者。
五)第二段略写了什么?详写了什么?运用了那些对比?有什么作用?
六)第二段作者游洞出来后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
课堂检测: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庐冢(zhǒng) 何可胜道(shèng) b.窈然(yǎo) 有碑仆道(pū)
c.音谬(miù) 既往不咎(jiū) d.王深回父(fǔ)无物以相之(xiā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火尚足以明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补写出下面空缺处的名句。
1)其下平旷所谓前洞也。
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
游褒禅山记第一课时
一 问题导学。1 知识链接。王安石,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 现在江西临川 人。他 少好读书,庆历二年 1042 登进士第。嘉祐六年 1061 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国家积弱贫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宁二年 1069 任参知...
游褒禅山记通案第一课时
通案。课题。游褒禅山记。2.知识与能力 了解借游记抒发议论的写法。3.过程与方法 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主备人 刘磊主审人 李娟丽。教学目的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作者 尽吾志 的思想。课型 教学课时。教学用具 2课时。教师活动。教学方法 日期。学生活动。一 导入新课 二 常识储备 ...
游褒山记 第一课时
一 导人。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了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记 是一种文体,指游记。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 抓住景物特点,表现山水之美。2。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汜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 游褒禅i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