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刿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设计理念】
1、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2、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欣赏作品内容,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3、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字的古今义。3、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规律。【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教学方法】
1、认读法(解说:目的是培养语感,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品读法(解说:学生能读中有品,品中有悟)
3、**法(解说: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合作的习惯)
4、归纳法(解说:学习需要方法,方法源于归纳,归纳益于拓展)【教学手段】课件、多**【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学生列举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引入课题,参照课文注解①简介《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文化常识。]二、诵读课文。
一)认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和停顿。1、辨读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出示课件)
曹刿()小信未孚()小惠未徧()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望其旗靡()2、朗读课文(1)教师背诵(2)学生齐读。
注意下列句子的语气和停顿。(出示课件)
又何间焉(反问语气)民弗从也(否定语气)忠之属也(肯定语气)夫战,勇气也(发议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纠正学生的误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下水”背诵让学生受到感染和影响,体现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二)品读课文要求:理解文意,体会文情1、自读质疑,合作**(1)学生自读,要求:
a、自由散读,对照课文注解理解文章大意。b、对疑难词句进行圈点并质疑。
2)教师活动:点拨、引导,适**点。
提示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按字词句分类,掌握文言文学习规律。(出示课件)a、词的古今义。
间、鄙、牺牲、狱、加、情、可以、忠b、与战争(战车)有关的词。
如:“鼓”、“败绩”、“驰”、“辙”、“轼”c、特殊句式的理解。
如:夫战,勇气也。(判断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和教师点拨提供的信息,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增加信息量,着眼于指导学生学习文言字词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在学生质疑、教师点拨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当小老师,翻译课文。2、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第一段的“何以战”,第二段的“鼓”“逐”,第三段的“公问其故”,理解段意,理清文章的结构。(出示课件)公将战……请见求见。
论何以战。乡人劝……何间。
衣食分人……小惠……民弗从。
分析祭祀弗加……小信……神弗福断狱以情……忠之属……取信于民从战指挥。
鼓……未可……齐人三鼓……可……齐师败绩驰……未可……下视…而望……可……遂逐齐师一鼓作气……彼竭我盈……故克论战胜故。
大国难测……辙乱旗靡……故逐(2)学生讨论(出示课件)
a、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一共回答了三次,曹刿对他的回答满意吗?鲁庄公把战争的胜利寄托在**?
b、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c、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庄公的“鄙”?(3)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出示课件)
衣食分人(大臣的支持)鲁庄公论何以战祭神弗加(神灵的保佑)
断狱以情(百姓的拥护)
战前:衣食分人、祭神弗加……政治上无能。
鲁庄公的“鄙”战中:“将鼓”、“将驰”……急躁冒进。
战后:既克,问其故……军事上无知战前:取信于民曹刿的“远谋”战中: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战后:后发制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学生**,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1)联系全文,请学生说说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归纳小结:鲁庄公是一个政治上无能、急躁冒进、军事上无知的国君。教师追问:难道鲁庄公身上没有优点吗?
学生合作**:作为国君,国难当头,能保持清醒头脑,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并且不耻下问,虚心听取曹刿的指挥,甘愿扮好配角。
2)联系全文,请学生说说从本文人物的言行中,我们获得了哪些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a、从曹刿“请见”、“入见”、“请从”角度分析。
位卑不可以忘忧国,艺高还需胆大,有谋还需有勇,要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并善于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b、从乡人劝阻曹刿“请见”,鲁庄公准备“衣食分人”角度分析。(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也枉然。)
c、从鲁庄公“将鼓”而未鼓,“将驰”而未驰,曹刿两次“未可”和“可以”角度分析。(忍耐是金,大丈夫相时而动。成功者善于捕捉机遇,凡事不能留下蛛丝马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三)创造性阅读要求:积累运用,创造延伸1、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齐鲁长勺之战的场面。2、教师归纳小结,文言文三步诵读法。(出示课件)
认读……辨读文词,读出语感品读……理解文意,体会文情创读……积累运用,创造延伸。
3、拓展延伸。
运用三步诵读法(认读——品读——创读),自读短文《曹沫劫齐桓公》。短文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巩固所学的文言文读书方法。]三、布置作业。
题目:〈〈我看鲁庄公〉〉,写一篇的小**。
设计意图: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学生能鉴赏作品,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忽视了诵读。课堂上,许多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逐字逐句地讲,学生在下面一字一句认真地记。课堂上学生诵读的机会很少,结果是老师学生都很累,效果却不很理想。
首先,语文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的文章要求学生诵读,以便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本教学设计用诵读贯穿全过程,读时由浅入深,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说,主动地**,积极地交流,能够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其次,文言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分析,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高审美情趣。
本设计的“学生**”主要是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第。
三、语文教学是充满亲和力的过程,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本设计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一种心理很安全,思想很自由,环境很宽松,情绪很高亢的状态下上课。
学生愿意想、愿意说,敢想、敢说,创造了一种自由、宽松、民主的氛围,教学效果良好。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 虚词 特殊句式。2 了解 左传 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3 把握本文以 论战 为中心组织材料 详略得当的特点。4 分析曹刿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2.过程与方法。1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联系课文,合作 是本文...
《曹刿论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 教学案例。高碑店市特教中心 教材分析。曹刿论战 选自冀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刿对战前 战中 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胜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素质教育目标。知识目标。1 积累文言文常用...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识记 鄙 徧 牺牲 等实词,了解倒装句 省略句的用法。2 熟读课文译讲课文。学习过程。一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师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争,发生于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勺之战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曹刿论战 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