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 2024-03-01 08:55:14 阅读 2875

《曹刿论战》教学案例。

高碑店市特教中心

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冀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曹刿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胜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德育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人物对话,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围绕论战为中心选材、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读法。

教具准备:多**。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一、教师揭示本课学习思路:主动学习是快乐的。

二、导入新课

当今世界,很不安宁,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悲剧,还在一些地方上演。跟我们祖国的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和平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我们也不能对战争掉以轻心,仍需加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研究战争的规律以巩固国防。

在研究战争的规律方面,我们有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料。其中春秋时期齐鲁长勺之战。就是个弱国战胜强国进犯的典型战例,这个战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曹刿论战》。

三、解题。1.《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2.长勺之战背景简介。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是邻国。齐国占有山东中部地区,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国在今山东南部,是较弱的诸侯国。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小白和公子纠都怕遭牵连,想奔出他国。

公元前686年,公子纠出奔莒国;齐国大臣杀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国君,公子纠避往鲁国。第二年,公孙无知被杀,公子纠和小白都准备回国当国君。鲁国派军队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到达边境时先到齐国的公子小白已经夺得君位,即齐桓公。

齐桓公派兵攻打护送公子纠的鲁**队。鲁军被打败,公子纠被逼死。齐桓公当上国君,想显示威风,建立威信,便以鲁国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再次进攻鲁国。

鲁国被迫抵抗,战于长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教师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多**出现字音。

刿(guì) 又何间焉(jiàn) 鄙(bǐ)

弗敢专也(fú) 小惠未偏(biàn)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公与之乘(chéng) 辙(zhé)

夫战(fú) 轼(shì) 旗靡(mǐ)

二)学生范读课文。

三),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浯调,教师范读。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

2、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读出肯定的意味)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

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教师巡视各组,随时解答学生疑问,并收集共性问题以供全班讨论解决。

(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整理文言词语。

1、重点词句。

1)重点实词:间、信、孚、福。

3)古今异义词:伐鄙、牺牲、加 、虽忠、狱、可以。

4)关于“肉食者”。肉食者:吃肉的人。

“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的**,此处借指有权位的人。

5)重点句子:

肉食者谋,未能远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例如:忠之属也。

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要补出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文言文翻译。须补出必要的成分,保持句意完整。

4、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谓-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

例如:“何以战?” 战于长勺”(倒装)

五)分角色朗读。

六)小结: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形象。又以“论”作为主线,课文是怎样刻画曹刿和庄公形象,又是怎样论战的呢?

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知识拓展: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等。请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阅读。

2、口头作业:背诵课文。

曹刿论战》课后反思。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聋生由于听觉障碍而导致语言水平发展缓慢,学习语言困难重重,且文言文难学难懂,所以以往上文言课,总是我一个人在说,学生埋头苦记。我犹如粉碎机把知识捣烂了,喂到学生嘴里,学生感受不到整合各种滋味的过程的快乐。

导致课堂沉闷不说,学生的灵性、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都被扼杀了,只是机械地吞咽教师送来的“食品”,越是这样,越怕学文言文。

而这节课,是什么力量让孩子们都动了起来了?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的学习,让孩子们在新的课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能动性,自主大胆地质疑、考问我,从现象到本质,教学目标迎刃而解,解得痛快!课上得生动有趣,活而不乱。

虽然学生的问题幼稚可笑 ,但正好反映了聋哑学生的情感、态度、需要、理解,各问所需、各取所得。

从学生课堂上提的问题不难看出,学生是自主的、灵动的、个性的。自以为是的“背”着学生走的教学模式,既累了自己,也束缚了学生。感慨早该给自己减负,同时也解放学生,早该让他们舒展身体自由快乐地“走、奔、跳……”只有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才可能做到师生之间真正的平等、互助,学生才能真正自主**。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它围绕课文进行,如何重构教材,从什么角度切入,都因人而异,是教师独特的个性的行为。这堂课,收获最大的是问题提得最多的学生,而提高最快的是我,真实的教学即是这样的对话。师生互相提升,令我激动,让我明白什么是教学相长,使我记住了:

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和传播,更重要的是让聋生在情境中主动的实践、体验、**,以达到感悟的效果。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聋生由于听觉障碍而导致语言水平发展缓慢,学习语言困难重重,且文言文难学难懂,曹刿论战》教学案例。

高碑店市特教中心。

闫玉峰。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 虚词 特殊句式。2 了解 左传 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3 把握本文以 论战 为中心组织材料 详略得当的特点。4 分析曹刿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2.过程与方法。1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联系课文,合作 是本文...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识记 鄙 徧 牺牲 等实词,了解倒装句 省略句的用法。2 熟读课文译讲课文。学习过程。一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师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争,发生于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勺之战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曹刿论战 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请...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刿对战前 战中 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设计理念 1 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2 体现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