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认识物质的量浓度 第一课时

发布 2024-02-27 09:50:09 阅读 9088

资源信息表。

5.2 认识物质的量浓度(共两课时)

第1课时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测定方法。

设计思想]本节内容是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知识的融合,两个内容均属化学核心知识。

通过酸雨的ph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自然流畅。物质的量浓度在生产和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这个概念的建立可在对质量分数概念回忆并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自我建构得出结论。

教师不必贪图教学的快节奏,包办代替。可根据学生理解情况,酌情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辨析。

水的电离对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以及ph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今后继续学习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教学中可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只能微弱地电离,并存在着电离平衡。由此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

然后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理解在25℃时,任何物质的溶液中kw=c(h+)·c(oh-)=10-14。在处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时可从kw出发,在学生了解溶液中c(h+)和c(oh-)关系基础上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并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以及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关于ph的教学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先说明引入ph的意义,再给出计算式,介绍有关ph的简单计算,最后总结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b)

2)物质的量浓度概念(b)

3)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b)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建构,认识科学概念的建立过程。

2)通过ph与溶液酸碱性关系的学习、归纳等思维过程,经历科学方法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ph与溶液酸碱性关系的学习,了解对立统一规律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规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ph的数学表达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

2.难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用品。

ph试纸、ph计、0.1mol/lh2so.1mol/l naoh溶液、灵敏电流计、纯水、学生电源。

四.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ph测定1:通过0.1mol/lh2so4和naoh溶液的ph测定熟悉操作与ph试纸使用注意事项。

物质的量浓度2:引导学生评价质量分数浓度在应用中不足的基础上,自主建构,得出结论,再强化巩固。

ph与酸碱性3:在介绍水的电离基础上,先通过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得出在25℃时,任何物质的溶液中kw=c(h+)·c(oh-)=10-14的结论,在归纳出溶液酸碱性本质,通过问题的形式解决ph与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案例。

1.教学过程。

2.板书设计。

一.溶液的ph

1.测定方法:ph 试纸或ph计。

2.数学表达式:ph=—lgc(h+)

二.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单位与表达式:符号为c,单位是mol/l。计算公式为:c=n/v

三.溶液酸碱性与ph关系。

1.水的电离与水的离子积。

纯水电离方程式:

2.溶液的酸碱性本质:中性:c(h+)=c(oh-);酸性c(h+)>c(oh-);碱性c(oh-)>c(h+)

3.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关系: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中性溶液ph=7。

3.相关链接。

夏立先,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9):32。

杨文斌,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教学设计,化学教学,2006(4):37—38

kww与温度的关系:在稀溶液中,kw不随离子浓度的变化而改变,不论溶液是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中的c(h+)和c(oh-)的乘积在一定温度下为一常数。kw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温度升高,kw明显地增大 ,见表。

表 kw跟温度变化的关系。

在常温下,水的离子积一般都可看作为1×10-14。

ph的应用 ph的测定和控制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和医疗等方面都很重要。在工业上,例如,氯碱工业生产中所用食盐水的ph要控制在12左右,以除去其中的ca2+和mg2+等杂质。在无机盐的生产中,为了分离所含的杂质fe3+,常把无机盐溶液的ph调到5左右,此时fe3+形成fe(oh)3沉淀而分离析出,其他阳离子却留在溶液中。

在农业上,土壤的ph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有的作物如芝麻、油菜、萝卜等可以生长在较大的ph范围内,有的却对土壤的ph反应非常敏感,如茶树适宜在ph约为4.0~5.5的土壤中生长。

在医疗上,测定血液等的ph可以帮助诊断疾病。例如,人体内血液的ph一般在7.35~7.

45范围内,如果超过这个范围,便属于病理现象。在科学实验中,ph是影响某些反应过程的重要因素,因此测定和控制溶液的ph,就如控制温度和浓度等同样重要。

六.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确定ph的使用范围。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设计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或安排学生课下阅读课后的“资料”和“阅读”材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教学设计中对于水的电离可以利用电脑动画,演示水的电离过程,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时间允许可安排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进行**。

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三 物质的量浓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 物质的量浓度 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 物质的量浓度 的意义。2 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 完成学案,通过自主学习 合作 完成学习任务。预习案 1 溶液的定义与组成。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物质的量浓度》 第一课时 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 第一课时 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把物质的量与气体相联系引出节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就是在物质的量这个概念的基础上与溶液相联系导出的一个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本概念,它同样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新大纲 明确规定 物质的量浓度 这一节要求学生达到c...

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学案

依据公式已知任意两个量可求第三个量。练习 1.1lnaoh溶液里含有o.5molnaoh,则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2mol l的nacl溶液1000ml,含溶质nacl的物质的量为。3.已知某硫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 l,该溶液中含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该溶液的体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