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第一课时

发布 2024-02-27 14:25:04 阅读 4994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

说课稿(第一课时)

一、指导思想。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精神、新课程标准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b.

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合作伙伴是我校高一学生,经过初三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我校为省级示范高中,本班学生在年级中层次起点较高,课堂上生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乐于展示自我,能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研究氛围较浓。但初中到高中的衔接过程中,学生对初中接触的某些概念如。

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运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尚有一定程度的欠缺。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四、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主体**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主体**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我准备请同学们课前**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对具有观察生活慧眼的本班学生来说,相信他们能从家中带来常见的口服液、消毒液、眼药水、酒、矿泉水等标签,当然我也会为他们特别准备枝江大曲、农夫山泉、硫酸、naoh溶液的标签。课堂上我将请他们利用实物投影仪相互展示,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

v/v、m/v、n/v、m/m,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自主**。**。

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主体**式学习认为: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新知识。采用主体**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等基础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来获取新的概念。

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个具体实例中运用概念。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mol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2.

1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3.

1molnaoh固体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学生亦是如此。

我设计的三个阶梯式练习,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一个练习意在让学生体验“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表达式,达到能初步构建概念的目的;第二个练习意在巩固前一节所学知识“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间的换算”,达到新旧知识融汇贯通的目的;第三个练习意在强调“单位体积溶液”与。

单位体积溶剂”的区别,同时回顾质量的加和性与体积的非加和性,达到深刻理解概念的目的。第三个练习的解答过程将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此时我会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学生对此练习会有下列见解:

有的同学可能会简单地认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有的同学可能意识到溶液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是不相同的,却发现溶液的体积无法求出;有的同学可能会大胆猜测此题尚须补充、添加已知条件(当然如果这一飞跃学生无法达到,我将以“尽信书不如无书”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要勇于质疑。);有的同学可能想到如果已知naoh固体的密度,则可计算naoh固体的体积,然后与水的体积相加就可求出溶液的体积;有的同学可能想到如果已知naoh溶液的密度,通过溶液的质量则可求出溶液的体积。整个过程中,学生们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耳朵去听、嘴巴去说、彼此的心灵去碰撞,他们相互解答困惑,自主进行合作学习,课堂**掀起第一次高潮。

直到他们达成共识,共享成功后,我再给出练习所缺条件—溶液的密度,同学们再次进行计算,他们就不仅仅领悟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还掌握了溶液体积的计算方法。在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后,趁热打铁我设计了几个判断题,意在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总结溶液稀释和体积分割时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及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种类,即为后面的“当堂反馈”作好铺垫,又达到升华概念的目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丰富。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从2l1mol/l的naoh溶液中取出1l,所取出的溶液的浓度为0.05 mol/l.

2.将2l1mol/l的naoh溶液加水至溶液体积为4l,所得溶液的浓度仍为1 mol/l.3.

1l1mol/l的蔗糖溶液含蔗糖分子1 mol.4.1l1mol/l的naoh溶液含naoh分子1 mol.

5.1l1mol/l的h2so4溶液,氢离子的浓度为1 mol/l.对以上说法学生可能走入下列误区:

从naoh溶液中取出一部分,溶液浓度改变;naoh溶液中存在naoh分子;h2so4溶液的浓度与其中氢离子的浓度相等。我将请同学们相互协作,相信部分学生很快就能走出误区,实现全班同学整体提高的愿望。在他们享受成功喜悦之际,我随即会对他们抱以更高的期待。

**。二、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我引导同学们从概念、计算公式、单位、转化关系等方面将两个物理量进行对比,意在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的认知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整合信息。

当他们将自行设计的**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中课堂**掀起第二次高潮。如果有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直接推导两个物理量间抽象的转换关系,我将给予高度的评价,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但我**对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转换关系的建立都是难以跨越的鸿沟。

于是我为学生准备了密度为1.38g/cm3的40%的naoh溶液,当他们经过具体化、形象化的转换,再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将所有的数据换成字母进行推导,抽象的公式随即而生。

拓展升华。成功的喜悦会再一次触及他们,而课本知识此时一定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升华。充分利用教学辅助手段—多**投影,为学生提供了物质的量浓度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环境监测和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从中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与本节知识相关**的链接,供学生课后进行延伸性学习,促使其萌发新的学习动机。当堂反馈。

精心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当堂反馈,巩固知识、技能目标。1.下列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与150ml0.5 mol/l氯化铝溶液中的氯离子的浓度相等的是:

a.150ml1mol/l氯化镁溶液。

b.450ml1.5 mol/l氯酸钾溶液。

c.50ml1.5 mol/l氯化钾溶液。

d.50ml0.5 mol/l氯化铁溶液。

2.一种naoh溶液的浓度为a mol/l,密度为ρg/cm3,则这种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1000a/40ρ

b.40ρ/1000a

c.1000ρ/40a

d.40a/1000ρ

3.我用自己带来的溶液标签为学生提供如下**内容,意在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1)矿泉水中各元素的组成常用质量体积浓度来表达,其单位为mg/l.其中钙的含量为≥4.0,它表达什么含义?其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枝江大曲的酒精度为450,它表示体积百分含量,要将其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尚须哪些物理量?

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定会留心到自己课前收集的溶液标签,这么多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它们是否都与物质的量浓度存在联系呢?我将适时鼓励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发现和提出问题。一时间,同学们由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身份,他们定会兴趣盎然,相互提问相互解答的过程,既能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充实感,又能提升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灵活运用程度。

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的学生们,此时又带着化学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衔接,教学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课堂**在第三次高潮中圆满结束。

六、结束语。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我没有过分强调,而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我将这片“舞台”让给学生,他们尽情发挥、表演,自己扮演他们的学习合作伙伴,为他们获取知识提供服务。我相信,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将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自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无穷。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 物理的量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气体摩尔体积,学会物质的量 物质的摩尔质量气体与气体体积之间的计算。2 阿佛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观察与思考 引入了物质的量后,建立起了宏观物质与其所含微观粒子之间的桥梁。从p21表1 3 1我们获得这样的结论 1mol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节物质的量。从容说课。本节教材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 抽象 难懂的,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以致错误地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因此,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生学好这一章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关于摩尔质量,...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测验

7 两个体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一个充满hcl气体,另一个充满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个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质量 b.密度 c.原子总数 d.分子总数。8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