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基本的实词虚词,用现代汉语通畅地翻译本文。
2.朗读、背诵课文。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中基本的实词虚词,用现代汉语通畅地翻译本文。
难点: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
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合作**练习。
教学**黑板导学案。
一、 自主预学(导、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豁然俨然阡陌垂髫邑人。
间隔语云诣太守刘子骥问津。
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名潜,字元亮, (朝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园田居。
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实词。
落英缤纷欲穷其林。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欣然规往无问津者。
二、互动** (学、议)
一)语言积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疏通生字生词。
二)学生自译全文,遇有疑问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
三)师生齐读课文。
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音韵铿锵。
朗读指导:1.要读出对称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a问今是何世,b乃不知有汉,c无论魏晋。”一句,a句读得略平缓,b、c句要读得有起伏起伏;a句后停顿略久些,b、c句连接要紧凑。
这样读,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
四)自由朗读课文。
五)作者及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初步理解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
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照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他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 课堂总结(结)
四、课堂练习(练)
1.找出各组中下列哪些字词的意义是相近的。
1)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
2)缘溪行便扶向路。
3)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4)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
2.解释下列词语古今不同的意义。
鲜美 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不足。
如此 间隔。
俨然。3.请找出源自本文的7个成语。
4.重点句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5)问如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8)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五、课后作业。
1.整理笔记,掌握词解和句子翻译。
2.背诵全文。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导学案
桃花源记 导学案。第一课时主备 王文清复备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生平及社会背景 2 熟读课文 3 借助注释学文言,试译课文前半部分 1 3段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汇。二 重点 难点目标3 三 自学提纲 1 了解作者和背景 陶渊明 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编号 0681020 主备人 马红丽审核人 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课题 桃花源记 第一课时。批注栏。学习目标 1 能有节奏的流利 准确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第一段,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学习重难点 富有节奏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习过程 预习案。知识链接 1 ...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导学案
桃花源记 第一课时导学案。2 掌握第一段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翻译。3 背诵第一段。学习过程 1 自己搜集资料,完成文常的填写。本文作者朝代 著名诗人,字名世称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籍贯 今江西九江市西南 人。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 陶渊明集 传世,主要散文有 归去来兮辞 并序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