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桃花源记》学案(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从“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谁的人格宣言?这一问题入手,引出陶渊明,然后由学生自由畅谈对陶渊明的了解及本文写作的背景等,老师可做适当补充,从而自然地引出课文。
知识链接。1、“记”
记”,古时候的一种文体,相当于现在的“序”。《桃花源记》实际上是《桃花源》的序。
2、走近作者。
陶渊明,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生于一破落官僚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彭泽令等职务。
因不满当时士族把持的政权的黑暗,在任彭泽令不足三个月时即辞官归隐,并作《归去来兮此》以明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清贫生活,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极其在农村的生活情景。
代表作品有:《归去来兮此》、《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3、了解背景。
东晋末年,士族地主把持朝政,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晋恭帝自立称帝,建立了历史上的南朝宋政权。饱经战乱的人民渴望过上安定的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作,代表了民众的这一心声。
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1、借助工具书,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
2、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课文中的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写在笔记本上。
3、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遇桃花林→
自学测评】1、解释加点的词。
1)缘溪行( )2)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黄发垂髫5)落英6)缤纷( )7)仿佛8)豁然开朗9)阡陌。
2、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
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
3、翻译句子: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5、本文以为线索,描绘了一个。
的桃花源。6、第二段渔人进入桃花源后见到了怎样的景象?设想一下,渔人此时此刻的感受。
合作展示】1、翻译课文前两段。
2、第一段“渔人甚异之”中的“之”指的是什么内容?渔人为什么会“甚异”?如何理解这一段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重点导引】线索--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
第一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
达标检测】1、《桃花源记》,作者名字朝代)著名诗人。
二、解释加黑词语。
1、 渔人甚异之2、欲穷其林:
3、 落英缤纷4、仿佛若有光。
5、其中往来种作6、悉如外人:
7、黄发垂髫8、并怡然自乐:
三、翻译语句。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总结提升】我的疑问及收获:
作业】1、翻译课文1自然段。 2、背诵课文1自然段。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 1 朗读 背诵文育课文。2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 世外桃源 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 同学们学过 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 桃花源记 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
桃花源记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通译全文。2.体会世外桃源的美好,感受作者透过文字所表现得思想感情和美好的社会理想。3.学习本文虚景实写 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疏通文意。2.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 丰衣足食的生活,民...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
献县现代私立学校作业。科目语文学生姓名学号日期 9.4 备课人路丙纯。题目桃花源记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2 通过合作 能够翻译课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3 激情展示,阳光参与。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享受学习的快乐。学习重点 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