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螳螂捕蝉》教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大臣劝阻无效,并且下了死命令,一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住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吴王、少年的人物形象;春秋时的形势等。)(板书:吴王攻楚)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对话部分的内容。
少年:聪明、勇敢。
少年的聪明就表现在他能巧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劝说吴王放弃攻打楚国。)
1、出示对话部分的内容(这就是少年对吴王讲螳螂捕蝉故事的经过。)
1)练习分角色朗读(学习小组)
注:由学习小组长选一个读吴王的话,选一个读少年的话,其他两个做评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自评,互评)(请同学先点拨点拨。)指点示范后,再指名分角色读。(评价过程注意点拨。)
2、出示螳螂捕蝉图(课件)读完螳螂捕蝉的故事,咱们再一起来看看螳螂捕蝉图。
1)对照这幅图,请大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听。
2)学生自练。
3)指名讲故事。
3、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蝉、螳螂、黄雀说什么?
蝉、螳螂、黄雀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身后隐患(教师板书)
4、齐读螳螂捕蝉的段落。(**出示)
5、我们明白了故事当中的道理,那吴王明白吗?(明白)**可见(恍然大悟)
1)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不明白)
2)**可见吴王原来不明白?(回到第一小节)
a:吴王执意要攻打楚国,不听劝告,还下了死命令。所有的大臣都没说服吴王,这时你想对大臣说什么。(表演大臣们可能怎么劝阻。)你们说我这个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固执)
3)就这样一个固执的吴王,怎么会由于少年的故事而改变想法呢?这是什么原因呢?看来咱们还得研究研究当时这段历史。
4)出示战国形势图(**演示):联系刚才螳螂捕蝉的故事,从这幅春秋形势图上,现在你就是吴王,你会从中明白什么?(引导学生将吴国分别比作蝉、螳螂、黄雀说话,如:
我们吴国就像那螳螂,楚国就是那蝉,我们很容易能打败楚国。但我们进攻时,其他诸侯国就会像黄雀一样攻击我们。)
5)学生互说。
6)汇报(板书)(理解不堪设想)
6、教师小结:吴王的确也悟到了这点,所以他是怎么对少年说的,(指名说)假如你就是吴王,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为什么?(爱国)课文学到这里,吴王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请大家回去后把螳螂捕蝉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附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只顾身后隐患不顾眼前利益。吴王攻楚。
六年级语文下教案 螳螂捕蝉
一 复习。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2.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 指导精读课文。1.精读课文第一段。1 精读第一段,注意读好吴王的话。2 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3 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吴王考虑问题不太周全?4 如果你是大臣,会想什么方法劝阻?2.精读课文第。二 三段。1 轻声读课文,自己复...
六年级语文下 螳螂捕蝉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螳螂捕蝉。你以前听过这个成语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这个寓言故事有关。二 初读课文。1 自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 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要将它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
六年级语文下 螳螂捕蝉
生 刘德华。师 你是深沉派!生笑 师 你呢?生 那英。师 你是柔情派!生笑 生 刀郎。师 你是实力派的!我也喜欢刀郎的歌。板书 刀郎 师 说起刀郎,我总忍不住要发笑。因为刀郎这个名字和一种昆虫关系很近。生 什么昆虫?师 刀螂呗!给郎加虫旁。师 有谁知道刀螂?生 它是一种绿色的小昆虫,长长的身子,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