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不准别人来劝阻。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我在设计《螳螂捕蝉》这一课时,主要有以下几点设计意图:
一、重组课文,落实重点。
我打破了文章的序,并没有“循规蹈矩”逐段教学,而是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重组教学内容,从看故事入手,让学生对“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有一个整体形象的感知。再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议故事、演故事。整个课堂教学,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等整合成几个生动活泼的板块,力求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二、发展语言,注重创造。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读熟恐怕是前提。因此,我在设计中,也很重视学生的读,给每一位学生读的机会,并且读的形式是多样的,快速读、朗读、默读、自由读、齐读等。在读的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有所思,有所悟,因此,对学生每一次的读,我都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力求让学生在**文本的过程中感悟,将书本知识内化,进而要求学生复述故事。
“螳螂捕蝉”是一个经典故事,很有文化含量,因此让学生复述、表演这个故事,借此发展学生。
语言,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学生的复述准确、流畅,而且有创新,加入了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便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感悟的表现。在训练中,学生对语言有了感悟、积累和运用,基本技能也得到了训练。
三、训练思维,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老师的问题过多,对时间固定的课来说,就意味着学生疲于应付。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因此,我在设计时,突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并把**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注意了对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的培养。
读完故事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并讨论关键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直接劝吴王,而要用讲故事的方式?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表独立见解,主动地获取知识,并相机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人物的性格特点,再次让学生回顾全文、整体把握,感悟到少年是在智劝。
六年级语文上册螳螂捕蝉说课稿
螳螂捕蝉 说课稿。一 说教材 螳螂捕蝉 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 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全文分 准备攻打楚国 少年巧妙劝说 打消攻打念头 三部分,结构紧凑 前...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人教版
课题23 螳螂捕蝉备课日期。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 自。教学要求由自在 恍然大悟 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3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点 难点理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两课时第一课...
六年级语文教案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一 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 板书 螳螂捕蝉2.齐读课题3.检查字词。4.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 发展 经过 结果分别是什么?用简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5.能用上刚才的四个词语讲述这个故事?乘虚而入不堪设想螳螂捕蝉恍然大悟。吴王想出兵攻打楚国,但大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