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例1》的说课稿。
冷嘴头小学王进华。
下面通过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流程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第42页例1。
2、教材分析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虚拟”的含义只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即可。
过去“平均数”的教学是放在应用题教学范围内,教学的重点一般放在求平均数的方法上。现在放在统计中教学,重点要转移到认识平均数的意义及其在统计中的作用。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重点、难点:
理解“求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区分“平均分”与“求平均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二、说学情。
经过以前的数学学习,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但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要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力争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有进步。
三、说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同学的口算能力。
二)在简单计算中理解平均数 :(强调)平均数并不一定表示实际每份的数量,它不是一个实际的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求平均数的情况是不允许改变原数的。例如:
小明身高160厘米、小刚身高120厘米,求两个人的平均身高,能不能把高个儿截下一部分来,接在矮个儿身体上,使两人身高相等。
三)活动实践体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在出示情景图和示统计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2.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3.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4.小结。1) 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2) 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种情况进行比较,比较要点:
a.共同点:不管怎样移,都是把个数多的移给个数少的,都是移多补少法。都是将不相等的状态变成相等的状态。
b.讨论:是不是每人都收集13个矿泉水瓶呢?
四)解释应用。
1)求平均数,很容易做,要学生独立完成。
2)要求学生对平均数有一定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小组合作完成。
3)要求学生读一读,了解生活中的平均数无处不在。
第一课时平均数
教学目标 1 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 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数。3 能正确 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学习计知。环节。...
平均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意义和算法。教学重点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和意义。教学难点 加权平均数的意义。活动一 练习回顾,习旧孕新。某地7月中旬一周的最高气温如下。1.你能快速计算这一周的平均最高吗?2.你还能回忆 归纳出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吗。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 平均水平 一般地...
平均数第一课时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总编号 46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新授时间 学习目标 1 认识和理解数据的权及其作用。2 通过实例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学习过程 一 知识切入。已知,初二 15 班有58人,初二 16 班有60人,上学期期末考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