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信息。(课件出示信息)
1)四(1)班踢毽子的4位选手平均每人1分钟踢50个。
2)一年级第一小组的3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3)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开展了3项课间活动。
依次出示信息,分别请3名同学读题,其他同学认真的看屏幕并倾听)
师:同学们,在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个词,你们发现了吗?
板书课题:平均数。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那些知识?
二、**新知。
1、平均数的意义。
通过课前的导入,大家说一说什么叫平均数?
学生讨论后交流。
师归纳: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2、平均数的求法。
教学例1.出示例1情景图。
1)分析问题。
师:这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大家看看这是我班一个小队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
课件出示相关情景和统计表,学生读题。
师:你看到什么信息?
师生共同分析。
2)方法总结。
学生交流后师小结: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数是13个。板书: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理解怎样使每个花瓶里的花相等是求平均数。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2-3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1课时平均数(1)
移多补少法: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最后每个人都是13个。
平均分: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14+12+11+15)÷4 =52÷4=13(个)
第一课时平均数
教学目标 1 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 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数。3 能正确 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学习计知。环节。...
平均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意义和算法。教学重点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和意义。教学难点 加权平均数的意义。活动一 练习回顾,习旧孕新。某地7月中旬一周的最高气温如下。1.你能快速计算这一周的平均最高吗?2.你还能回忆 归纳出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吗。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 平均水平 一般地...
平均数第一课时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总编号 46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新授时间 学习目标 1 认识和理解数据的权及其作用。2 通过实例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学习过程 一 知识切入。已知,初二 15 班有58人,初二 16 班有60人,上学期期末考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