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第一课时导学案

发布 2023-11-13 14:02:05 阅读 6746

爱莲说导学案。

课题备课时间学习目标重难点。

爱莲说。课型授课时间。

展示引领课。

1、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理解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3、积累文言字词。

1、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理解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3、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流程。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

知识链接。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花中四君子的品格。

梅:孤傲才人———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幽谷佳人———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风流名士———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林下逸士———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一、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淤()泥洗濯()清涟()隐逸()亵()玩鲜()有闻2.解释下列字词。

妖:②益:③植:④鲜:⑤宜:3、《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元公”是他的。

合作解疑。二、了解莲的品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表明莲具有的品格。

不蔓不枝具有品格。

香远益清”具有品格。

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具有品格。

合作解疑及引领提升。

阅读《爱莲说》,回答文后几道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蕃②陶后鲜有闻鲜③亭亭净植植④濯清涟而不妖濯2、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6、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积累巩固。一、人们爱荷,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精神价值、实用价值中你更看。

中它的哪一价值?谈谈你的看法。

二、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

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最喜爱的花是:。

喜爱的原因是:。

爱莲说 第一课时说课稿

爱莲说 说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 爱莲说 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旨在托 莲 以表达自己不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依据大纲初中学生能疏通文意 理解文章主旨 体会作者感情的规...

第一课时导学案

字词导学案 第1课时 一 自学自练。一 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至少3遍,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课文的背景。注意初读课文时,首先标好自然段。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提示 可以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语放入其中,把话说通顺 也可以按四要素 事情发生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来说清楚。这篇课文主要写...

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你知道 沧海桑田 的成语故事吗?让一两个学生讲讲 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如果学生讲到,不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