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为学第一课时

发布 2023-11-13 07:50:06 阅读 3616

《为学》导学案 (一)

蔚县南留庄中学任桂珍。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思,理解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

2、能够流畅地朗读全文,能够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感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明白“人之为学”,关键在“为”的道理,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刻苦努力。

学习过程。一、 基础积累。

1、轻轻松松把空填。

本文作者是 __字朝文学家。 题目的意思是 __文章原题是 __可见这篇文章原是作者作为长辈对晚辈的。

2、仔仔细细来注音。

为学( )不逮人也 ( 久而不怠焉 ( 迄乎成屏弃而不用 ( 卒于鲁也传之( )蜀之鄙( )

子何恃而往( )语于富者曰( )一瓶一钵( )

3、准准确确说词义。

吾资之昏( )吾材之庸( )吾资之聪( )吾材之敏( )不逮人也( )买舟而下( )子何恃而往( )卒于鲁也传之( )西蜀之去南海( )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吾欲之南海。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4、通通顺顺译句子。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3)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其有常哉?

4)子何恃而往?

5)以告富者。

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8)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二、流流畅畅读课文,注意下列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

乎矣哉也:三、想一想,说一说。

1、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古往今来有不少名人故事 、名言警句、俗语格言,也是说明这个道理的,请你说出一个来。

学习总结。这节课我学会了。

当堂检测。1、指出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 不逮人(dài ) 迄乎成(qì) 彭端淑( shū )

b. 语于富者( yǔ) 僧人( sēng ) 惭色( cán )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有误的一组是。

a. 吾资之聪 (天资 ) 不逮人(及,赶不上。

b. 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越明年(到)

3、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致的是。

a. 子何恃而往b.贫者语于富者曰。

c.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贫者自南海还。

4、对“人之为学有难易乎?”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b. 人们为了学习还分困难和容易吗?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为学》的作者是彭端淑,明朝人。

2)文中引用蜀鄙二僧的故事,是为了证明只有主观努力,才能化难为易的。

道理。 (6、指出下列“之”的用法和意义。

1)物外之趣2)昂首观之。

3)驱之别院4)西蜀之去南海。

为学第一课时

为学 第一课时。时间 年月日主备人 王菲。审核人使用者 年级班组。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2 理解文言虚词 之 的用法,熟读并背诵课文。3 认识文中故事的内涵和作用。关于作者及背景 彭端淑,字乐斋,又字仪一,清代丹棱 今属四川 人。清朝 文学家。著作有 白鹤堂集 ...

第一课时导学案

字词导学案 第1课时 一 自学自练。一 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至少3遍,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课文的背景。注意初读课文时,首先标好自然段。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提示 可以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语放入其中,把话说通顺 也可以按四要素 事情发生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来说清楚。这篇课文主要写...

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你知道 沧海桑田 的成语故事吗?让一两个学生讲讲 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如果学生讲到,不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