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 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

发布 2023-09-12 16:35:54 阅读 2689

读出诗味悟得诗情。

—《七律·长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办事处中心小学苏小青。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只等闲”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词语在诗句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有所感悟,读中有所生成。3、理解诗意,感受红军英勇无畏的气概。重点难点。

读中感悟长征的“难”和红军的“不怕难”。体会红军的英勇无畏。教学设计:

一、背景导入,以情入题。

1、同学们,在75年前,曾有一次伟大的壮举,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中华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就是举世闻名的——(板书:长征)

2、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长征的了解。(师相机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题)3、课件出示课后资料袋,从这段文字中,你又感受到长征怎样?带着你的心带着你的情齐读课题。

4、这首诗共有几行?每行几句?所以我们又把这首诗称为七言律诗·长征,简称七律·长征(师边板书“七律”边介绍:

长律是这首诗的格式,长征是这首诗的内容,中间用间隔符号隔开)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诗,读出诗味。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这首诗中有几个词特别难认,老师要考考大家,认读“逶迤”、“磅礴”、“岷山”几个词语。

3、指名读全诗。注意一读字正腔圆读准音、二读注意停顿读出节奏、三读注意声断气连读出诗的味道(师通过范读告诉学生什么叫声断气连)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一)、扣诗眼整体感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红军长征途中,历尽千难万险,不仅要翻山越岭,爬雪山、过草地,还要对付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这所有的困难,红军的态度是怎样的呢?请找到诗中的句子回答我。

2、课件出示“等闲”的三个义项:

第1页共4页。

等闲:1.平平常常;2.随随便便、轻易;3.无端、平白地。

你认为“等闲”在这首诗中应该选哪一个意思?诗中是说红军把什么看作平平常常的事?(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

3、默读全诗,诗中哪些句子具体写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用笔画下来。4、交流找到的句子。

二)、品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出示五岭**,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山?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画连绵起伏的山边释“逶迤”:对,像这样连绵起伏的,绵延不绝的样子就叫“逶迤”(板画的同时板书“逶迤”和“五岭”),五岭”是指哪五岭?

这样逶迤的五岭要爬过去容易吗?读出你的感受。

2、可是在红军眼里那逶迤的五岭就像什么?谁来读读这一句?(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指名读,评读。

3、由“五岭逶迤腾细浪”的读法迁移到“乌蒙磅礴走泥丸”。出示乌蒙山**,看着图告诉老师什么样的山可以称之为“磅礴”?(师板画并板书“乌蒙磅礴”相机指导读。)

3、男女生合作读整句诗。

4、小结:在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面前,红军退缩了吗?因为——(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如果说五岭和乌蒙山是千山的代表,那么万水在红军眼里又是怎样的呢?

三)、品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听过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吗?(师结合板画讲述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听完故事后,你的心情怎样?

想说什么?诗句中的一个字最能概括我们此刻的心情——(板书:暖)谁暖暖地读一读这一句。

2、如果说红军巧度金沙江可以一个“暖”字来概括的话,那么红军强渡大渡河我们就不得不用一个什么字来形容?(板书:“寒”),你怎么理解这个“寒”字?

**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片断,什么让你感到心惊胆寒?读出你的感受。

3、分组读整句诗。

4、小结:无论是“暖”还是“寒”,红军在困难面前,在敌人面前都没有退缩,这就是长征,这就是我们的红军,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品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师读句子,生闭眼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第2页共4页。

2、**红军爬雪山**,你想说什么?正是因为如此艰难,所以当红军翻过雪山后,你又仿佛看见了什么?(师相机引导理解“尽开颜”)

3、**为什么是“更喜”?快速浏览全诗,找其它“喜”

4、课件出示全诗,师生一起**:一喜翻过五岭乌蒙,二喜渡过金沙江泸定桥,三喜爬过千里雪山。此时,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赞美红军?小结后配乐读全诗。

四、拓展诵读,升华诗情。

1、出示长征路线图,回顾长征路线,这条红色的长征路是用什么谱成的?2、小结回到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此时此刻,你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对红军怎样的情感?起立,读出你的感受(配乐诵读全诗)

五、作业。课后收集有关长征的其它诗读一读,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这首诗,去感受诗句写法上独特精妙之处,去感受诗人***的博大胸怀。

附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不乌蒙磅礴。英。勇。

怕。五岭逶迤。

难无。寒暖畏。

教学反思。七律·长征》是193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之时,***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全诗语言高度凝练,寥寥56个字就把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历程都反映出来,从中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但是,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内容离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太遥远,第3页共4页。

再加上本诗语言凝练、想象丰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板块:1、背景导入,以情入题;2、初读全诗,读出诗味;3、品读诗句,感悟诗情;4、拓展诵读,升华诗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资源整合,突破难点。

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多**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课前,**了一段**《长征结束》给他们看,片中悲壮的画面,深情的解说立刻把学生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理解“磅礴”和“逶迤”时,利用**和板画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词意的同时也感悟到了红军翻山越岭的艰难;在理解“寒”字时,我请他们**了一段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段,虽只有2分钟,但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多**资料的运用,解决诗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远的难题,更好地使学生体会到红军长征中的“难”与“不怕难”。

2.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注重了朗读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读的训练贯穿于始终,使学生由读生情。初读全诗时,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运用声断气连的读法读出诗的味道,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使学生习得了一些朗诵诗的技巧;指导他们读诗时,注重先引导对诗情的正确理解,如利用**、板画和相关的补充资料中,帮助加深对诗的理解,升华情感,然后再引导读出诗中所含的情感,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进行了引读、分男女读、齐读、配乐读……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在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领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情感不断升华。

回味着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让“读”占鳌头,才能情动课堂,教师只要让孩子层层深入地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就能让孩子“读出诗味,悟得诗情”。

第4页共4页。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8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以直白的词汇 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 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从容不迫的自豪感。短短四句诗成为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

课题七律长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授课班级。五年级知识与技能。七律。长征。授课人。主备人授课时间。1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 学会3个生字 解释 只等闲 尽开颜 万水千山 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3 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目标。...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 个生字及新词。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默写课文。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课前活动 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