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绿》
一、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说出文章所描写景物的特征及作者抒发的情感。⒉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章空白处写批注。⒊用“吟哦讽诵”方法朗读、感悟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抒发独特情感的方式。三、教学工具多**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1、由介绍中学课本上出现的朱自清作品导入。2、课文北京3、作者简介。
二、我惊诧。
1、引导学生从第一小节“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中找出一个赘余的词“我”,引出本文重在强调自己独一无二的感受。找出“我”出现频率较高的第三小节,把对第三小节的研读作为本节课的方向。
2、从第一小节“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惊诧”。
3、自读“我”出现频率高的第三节,试着体会到底是什么让“我惊诧”?仅仅是绿吗?(小组讨论——全班展示)(归纳:
梅雨潭是一潭活水,充满了生命的律动,而绿本身就象征了生命和青春的活力,让我惊诧的不仅是梅雨潭的绿,更是生命的充盈,蓬勃的生机。)
三、精选的意象。
1、引导学生思考:第三节中有没有句子直接具体描绘梅雨潭的绿?(明确:第三节中并无直接具体描绘梅雨潭的绿的地方,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作者的惊诧之情。)
2、**第三节中精选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表现了潭水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提示:年轻女性群像在第三节中大量出现,勾连《荷塘月色》等篇目中有关女性形象的景物描写作比对并小结。
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归纳:女性群象已不单是各种修辞、写作手法反复呈现,更是直接构成了潭水形象,柔弱、温婉女性形象的连缀使用,使景物描写呈现和谐清幽的意境,表现了作者至纯至真的审美取向。)四、诗词的情味。
1、由“惊诧”的雅言形式引出文本的文言味,赏“踞”“挹”“掬”等字词。
2、赏文中不露痕迹的典故名句,强调诗词情味。①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③郑板桥“眼中无竹,胸中有竹。”
宋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归纳:朱自清那一代作家,经历了文言向白话过渡的剧变,饱受古典诗词淫浸的他们,血脉渗透着诗词因子,周身洋溢着文人气质,他们自有一套特殊的语言表达系统,既明白晓畅,又含蓄凝练。
)五、冥想的状态1、揣摩第四节“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找出需重读的词“不禁”,引导学生找出作者进入沉醉状态的关键句,并齐读其后内容。
归纳:碧绿的潭水使作者沉醉,情感无意识的沉入,却引发了各种意象有意识的浮出,喷薄的情感终于再也无可遏止。体验着一种高妙、巅峰的审美感受。
这是一种冥想的状态,是思维的留白,是文学创作最有意味的无意识的状态。)五、教学小结。
我们另辟蹊径,尝试着从作者视角赏析了《绿》,我们要学会在微观的字词句章中感受作者的感受,体验作者的体验,领悟作者的领悟,达到心与心的碰撞、交流,从而获得别样的审美感受,提升生命质感。六、布置作业。
朱自清。精选的意象我惊诧诗词的情味。
冥想的状态。
第六单元第一课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学时间 8月28日主备人 宋静芝授课人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目标 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表现,培养学生归纳 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 影响,培养学生从资料 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掌握 自由放任 政策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概念的...
第六单元第一课练习
第六单元 第一课 北方地区 主编 陆胜海审核 钱建班级学号姓名 一 基础落实 1.红松之乡在是我国著名的林区,位于 省的中北部。2.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在山区。3市是红松故乡。4.小兴安岭的树木一般都有圆锥形或尖塔形的树冠,树叶又长又尖,称为。林。5.红松是世界上的珍贵树种,是的优良用材,提炼...
九年级英语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unit 6 section a 1a 1c 本次我讲的是九年级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被动语态的巩固,并了解when was were it theyinvented?who was were it they invented by?whatwas were it they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