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8-13 03:25:42 阅读 2788

课题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例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117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段上植树(两端要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3、学生能借助图形理解“棵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棵数、总长、间距的关系,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4、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5、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 建立物体总个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数学。请你伸出手张开手指,你看到数学了吗?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随**价,如果学生只说“手”或“手指”,指出“这不是数学”,并说“希望能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如果学生说“五个手指”,老师肯定他具有数学的眼光。)

师:还看到什么?

师:老师还看到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4”。

谁知道,这个“4”指的是什么?(4个“空”,这里的空用数学语言说就是手指之间的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板书:间隔。

师:手指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师:你能表示出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吗?(我们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手指数=间隔数+1)

板书:手指数 = 间隔数 + 1

2.师:我们认识了“间隔” ,知道了手指数=间隔数+1,其实像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数学中它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植树问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植树问题。大家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上课伊始,教师用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感知植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植树中还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出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原本就**于生活实践。

二、引导**。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动手操作、**问题:

1)师:说到植树,老师还真想请大家帮个忙。我们学校门前的道路施工已经完成了,为了美化校园,学校准备在进校门那条路上种上一些树,怎样种比较美呢?

是随便种呢还是等距离种呢?(等距离)那需要准备多少棵小树苗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些什么?

(这条路有多长,间隔多少种一棵)孩子们很会思考,这些信息学校已经收集清楚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出示问题1:请同学们看,现在要种一行树,要求每两棵树间隔的距离一样大。如果这条小路全长是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我们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你们能不能解决这个难题?

设计意图]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寻求可行性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数学猜想。

3)理解题意。

师:(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

生:路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等。

师:谁能理解“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

生:两端要栽也就是两头都要种。

师:(实物演示。)指一指**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师:如果把这根小棒看做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师:题目的意思我们都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笔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生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5=20(棵)

方法二;100÷5=20(棵)

20+2=22(棵)

方法三:100÷5=20(棵)

20+1=21(棵)

师:我发现你们虽然意见不统一,但你们的第一步都是用100÷5=20。谁能说说100÷5=20求的是什么?

生:全长100米除以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5米得到的是分成的段数。

师:说得真棒!

师:现在出现了3种答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1)画图实际种一种。

师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上种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地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米。)要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米!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

生: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地种到1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人手来研究。比如:

1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

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

2)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完成题卡。)

师:我们把100米改为20米。一齐读题:

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处理:①请你用画图的方法模拟栽一栽,算一算。

师巡视时把提醒:画好的孩子数一数,你画的是20米吗?

想一想,20米里面有几个5米?

请你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一共栽了多少棵树?你是怎样算的?

要求:小组长认真组织,一个一个轮流说,其他同学注意听,评价并补充声音小一点,组内4个人听见就行。

谁来说一说怎么算的?20÷5+1=5(棵)

你是怎样画的图呢?(抽生板演)

20÷5表示什么?(20里面有4个5米)

这个4相当于“手指问题”中的什么数量?(间隔数)

为什么还要加上1?

师讲解(指图)用红粉笔改。

每间隔5米栽1棵,20米里面有4个5米,栽上4棵(一棵一棵演示)因为两端都要栽,最后一棵已经栽好了,最左端还要栽1棵,所以加1棵就是加上最左端的一棵。

设计意图]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这就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链接起来。

通过不完全归纳法验证自己找到的规律。渗透代数思想。借助图形进一步加深理解。

3)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师:如果让你来植树,同样全长20米,我们还可以每隔几米栽1棵?(1米、2 米、4米、10米、20米)

下面我们全班合作完成:

活动要求:每人选择1种或2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算,可以画图研究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算出这样栽可以栽多少棵?

教师课件出示。

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栽的?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仔细观察**,师指间隔数、间距(全长、间距、间隔数、棵数)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1分钟)同桌相互说一说。

你来说?你认为呢?(请几个说)师板书。

两端都栽:间距×间隔数=全长。

棵数=间隔数+1 是这样吗?指**验证。

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的完成其他**。

4)小结。师: 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师: 我们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栽”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师:如果只有一端种,那么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怎样?如果两端都不种呢?(同学们可以回去好好想想)

师:在实际生活中,两端都种、只种一端和两端都不种三种情况都存在,我们必须仔细审题,弄清是哪一种情况。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经历**,发现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计丰富的**活动,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过程。教师将所设计的新知识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

导入新课后。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索的意识。

教师恰当地向学生渗透“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这一数学思想。

三、方法应用。

1、联系生活。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有很多,你能举例吗?

师:杨老师也找到一些,请大家试一试。

1)小玲家门口到公路边有一条小路,长40米。小玲要在小路一旁每隔两米种一棵树,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2)一座大桥全长1400米,在桥的两边从头到尾每隔20米,有一盏路灯(两端都有),共有多少盏路灯?

2、分层练习。

a组: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b组: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1)选择一题,独立解题。

2)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层练习的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自己先思考一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再同桌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段上植树(两端要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关系。

五、总结设疑,拓展应用。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两道题:

1 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上种树,隔3米种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2 奥运村里一个圆形封闭花坛,外圈全长25米,每隔5米摆一盆花,共要摆几盆?

师:这两道题属不属于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呢?(不属于。

)是的,它们是两端不种和一端种另一端不种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资料自己试着做一做。这也是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总结设疑,拓展延伸。通过出示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让学生近一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下一节数学课做好铺垫。

六、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课堂检测b)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教学设计。作者简介 江西省省宜丰县新昌一小漆凌华。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学科 小学数学。创作思路 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素材选用 四年级下册第117 1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 3题。技术运用 wor...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测试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一。填空题。1.挂钟6时敲响了6下,10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 秒。2.圆形溜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 盏灯。3.一张桌子坐六人,两张桌子并起来坐10人,三张桌子并起来坐14人 照这样,10张桌子并成一排可以做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三课时

课题数学广角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等方法,经历 封闭线路 植数 问题特征 规律 解决方法等的过程,感悟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性和重叠问题思想在植树问题中的应用。2 初步学会应用重叠问题和 植数 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意识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