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本科笔记

发布 2023-05-21 01:27:28 阅读 7110

第三章激励理论与应用。

第一节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重要意义。

斯蒂芬·p·罗宾斯提出:

绩效函数:p=f(m,a,c)

p(performance)代表个人工作绩效,m(motive)代表工作积极性,a (ability)代表个体工作能力,c (chance)代表个体所能把握的机会。

三种因素中工作积极性最重要!

二、 个体的行为过程模式。

三、激励的含义。

为了特定目的而去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强化某种行为、引导产生某种行为或改变某种行为的反复过程。

1.激励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2.激励是通过干扰人们的需要或动机来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的行为,提高工作积极性。

3.激励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强度和持续期)。

激励理论。激励理论的综述。

四、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需要有五类,并且有层次性;

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产生高层次需要。

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模型的评价。

1) 科学性。

研究需要是认识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出发点。

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向,揭示了一般人的共同的心理过程。

需求层次论为管理者指出了调动积极性的工作方向和内容。

2) 局限性。

它认为只有满足了低级的需要后,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需要,这种观点有机械论的嫌疑。

实证研究表明低水平的需要未满足时,高级水平的需要也是可以发展的。

管理应用激励就是投其所好!

2)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two-factors theory)

观点:激发动机的因素有两类:

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

激励因素(motivator factors

马氏理论。对双因素理论的评价。

1、赫兹伯格的样本只有1844人,数量明显不够,而且对象是工程师、会计师,他们在工资、安全、工作条件等方面都比较好,所以这些因素对他们自然不会起激励作用,但很难代表一般职工的情况;

2、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区分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不同的人其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内容不同。

3、在一定条件下,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管理应用。1、不应忽视保健因素,但也不过分注重改善保健因素;

2、认识到外在激励的局限性,多使用内在激励措施(工作丰富化,分权,目标管理,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其中,自然性的内在激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赞许性的微笑、亲切的问候和关心、征询意见等是无成本的奖励,随处可以使用而且效果较好。

摒弃金钱万能论!

阿尔德弗(clayton alderfer)的erg理论。

主要观点:各层次需要同时并存。

满足-前进”和“受挫-回归”并存。

成就需要理论——麦克利兰(d**id mcclelland)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弗鲁姆(victor vroom)的期望理论(expectency theory)

效价 * 期望值1 * 期望值2 = 激励力行动成果(目标) 满足。

管理应用。合适的工作分配,选择有能力完成工作的人;

在工作前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改善绩效评估和薪酬制度,增强工作绩效和所得报酬之间的关联度;

了解员工的需要,建议选择福利包,提高效价。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明确的、具有挑战性的、可以实现而且为人所接受的目标能够带来更高的绩效。

smart原则,目标管理)

上级和员工共同确定双方认可的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时间;

详细说明员工的任务、职责;

对员工事先讲明如何进行绩效评估;

遇到困难会提供什么帮助;

完成目标有什么奖励。

亚当斯(stancy adams)的公平理论(justice theory)

基本观点:当一个人获得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的结果之后,他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关心报酬的相对量。

公平理论。管理应用。

公平性:分配公平(distributive justice):投入产出比较;

程序公平(procedural justice):程序的一致性;员工有机会影响决定;

申述机制;经理向员工沟通和解释决定的原因。

互动公平(interactional justice):员工在与上级的人际交往中所感受。

到的公正待遇的程度。 包括“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

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受。

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1.归因理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海德:组织成员会将工作的成败归结于某些原因,归因的过程和结果会对他未来的行为造成影响。

管理应用:矫正归因的偏差。

利用归因引导员工的行为。

2 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基本观点:无论是人或动物都会采取一定的行动,当行动的结果对他有利时,他就会趋向重复这种行为;当行动的结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趋向于减弱或消失。

管理应用:及时反馈及时强化;

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结合,以正强化为主;

强化手段的差异性,提高效价;

强化力度要达到最小的临界值才能有效;

注意强化的时间和周期。

四)综合型激励理论。

激励机制。定义:依据组织目标,在分析被管理者的需求和动机的基础上,通过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方法的优化,制定必要的引导和强化手段以及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和工作规范,包括企业的薪酬福利体系、绩效评估体系、奖惩制度、人员培训体系、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等。

激励的原则。

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相结合。

公平原则。能级适应原则。

差别化激励原则。

奖惩结合原则。

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为员工的成功提供必要支持的原则。

本科《组织行为学》作业

汕头大学 纳思教学点 组织行为学 练习题。一 简答题。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答 广泛地与人际交往技能相关的学术问题进行描述的学科就是组织行为学。其特征为 1 以工作中的人类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关注的是工作岗位 缺勤 员工流动 生产率 绩效和管理有关的行为 2 它综合运用了,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和政治...

组织行为学

试卷编号 6504座位号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8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专科期末考试。组织行为学 模拟试题。2008年7月。1 群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2 黑胆汁占优势的属于胆汁质气质。3 麦克利兰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造就高成就需要的人,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要注意发现 培训有成就...

组织行为学

名词解释。1 社会知觉 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 他人团体特性的知觉。社会知觉不仅取决于被感知的人 群体本身,也取决于感知者的目的 态度 价值观和过去的经验。2 人际洞察力 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他人的动机 个性 行为及其原因的正确认识与准确判断。人际洞察力所涉及的过程包括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合并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