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先抑后扬由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火花。生命真是一个奇迹。每一个小小的生命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二、展示交流。
1、作者简介。
2、生字词:
收敛聒聒宽恕卑( )微
短zàncuì( 弱一丝不苟( )
﹙1﹚、收敛2﹚、聒聒3﹚、宽恕。
4﹚、卑微5﹚、一丝不苟: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
蝉》1)、《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写蝉?
3)、作者对蝉的态度为什么有所不同?
4)、《蝉》这篇课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
贝壳 》 1)、《贝壳》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
2﹚《贝壳》一文里,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绘,然后生发了那些联想?
5、问题质疑 。
互动释疑:将自己还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解疑。
1、“秋风的颜色”给了你那些感受?
2、《贝壳》一文里“是不是也应该……更加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4、试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感悟创造。
总结存储:请各小组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___进行小结。教师根据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情感上考虑。
四、评价学生展示。
五、 达标测评﹙见学案﹚
3、《短文两篇》学案。
学习目标:1、 能理解并识记本文生字词。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文意。
3、 了解先抑后扬、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基础知识园。
一、注音或写汉字:
收敛聒聒宽恕卑( )微
短zàncuì( 弱一丝不苟( )
二 、解释词语:
1、收敛2、聒聒:
3、宽恕4、卑微:
5、一丝不苟:
三、课文**站:
1、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写蝉?
2作者对蝉的态度为什么有所不同?
3、《蝉》这篇课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
4、《贝壳》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
预习疑难点:
互动释意:将自己还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解疑。
感悟创造链:
1 、总结存储: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上、思想感情上考虑。)
2、课外延伸:
a、学习本文后你有何感悟?
b、你还知道作者那些作品?请写出来。
●反馈检测:
一、文学常识:
1、《蝉》选自作者原名。
2、《贝壳》选自作者台湾家, 家,有诗集散文集。
二、仿照前面两个例子续写一句话:
生命就像禅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生命就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2、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
3、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东西。
4、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
5、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反复把玩。
四、阅读《蝉》,回答问题:
1、文章开头就用和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讨厌态度。文章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概括文章中的关蝉的知识较准确的一项是( )
a、蝉的生命短暂,只能活一个夏天。
b、蝉的躯体小,但发声器很发达,它的叫声使人心烦。
c、蝉从幼虫成长到秋天鸣叫之前,在泥土中孕育了17年。
d、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时就开始。
3、文章画线句中的“那”具体指。
4、文章的结尾处说“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蝉烦人的聒聒!”为什么提到“斜阳”和“秋风”?正确的解释是( )
a、天色将晚,气温变凉,蝉会停止鸣叫。
b、秒天一到,蝉的生命,如同夕阳西下,行将结束,但它的生命意义值得肯定。
c、夕阳西下,秋风瑟瑟,给人以凄凉哀伤之感,对原来“烦人的聒聒”也懒得计较了。
d、天色将晚,天气变凉,蝉的生命行将结束,引起了作者的同情。
5、这篇散文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教学案例 3
案例1 我们也要带 蛋黄派 早晨,几位来的较早的老师正在讨论班级中的情况。年青的薜老师正说着自己这两天的烦恼 原来,班上有位彬彬小朋友最近嘴里有些不舒服,其婆婆说不能吃饼干等,只能吃蛋黄派,于是我就同意她带来吃,一吃就是好几天。可是没想到,其他小朋友见了回家也吵着要带来吃。这两天天天有家长打 跟她说...
教学案列 3
求 最大公因数 的教学案例。源城区雅居乐小学。案例片段 一 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先让学生找出4和6的因数,询问学生是怎样找的?并复习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由此,进入新课。师 同学们,12和18,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在集合圈内。师 仔细观察...
七年级《贝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行文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样借 贝 言 理 2.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的写作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3.领悟作者借一枚贝壳来阐释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体验。教学重点 把握行文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样借 贝 言 理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借一枚贝壳来阐释对生命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