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质量分析

发布 2023-04-22 13:08:28 阅读 6908

2023年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质量分析。

拟写人:熊金洁。

一、试卷概况。

今年的考试我们是和水东中学同题联考,本套试卷分选择题(40分)与非选择题(60分)两大类,非选择题又有填表题(8分),连线题(5分),填空题(7分),读图题(10分),**材料题(9分),各抒己见(10分)与材料题(11分)。从题型、题量、与内容要求上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核,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同时留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无偏题怪题,难易程度恰当。

二、试卷特点。

1、 从试卷内容上看,符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留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特别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如秦的统一,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三国鼎立,张骞出使西域,史记,边地管理,思想文化,商鞅变法等。

2、 试题角度新奇,表现在各抒己见上,题目有一个题引,引导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进而考察学生再认历史,理解历史的能力。如:26题《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还看今朝。”27题的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等。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秦国事通过商鞅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代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3、 试题体现了生活化色采,从生活中的风俗或节日切入,引导学生感知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离我们实在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这类切入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起学生的爱好。如:

第9题考的都江堰,第18题考的王羲之的书法都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历史,这些无疑是将来的考试命题方向。

4、 试题体现了对学生学习历史方法的一种引导,如:选择题第20题:捉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台湾,三国,夷洲”等关键词。

5、 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如对华佗、祖冲之、秦始汉武的统治,商鞅变法的考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张骞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商鞅变法,我们从他身上又能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呢?是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要求了解他的内容作用,体会,启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惟,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些润物无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6、 试题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特点。关注社会热门,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回顾历史,联系今天,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重要特点,本次试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

第20题,考察大陆与台湾的相干知识;第26题用《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的情形切入,考察秦皇汉武在思想上的统治;这些试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关重视大时势热门,关注国家统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宿感。

第27题对商鞅变法的考察,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改革,关注国家的发展。

7、 试题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特点。重视学科内主干知识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惟与创新思惟。如材料第25题:

既以时间为经,考察了西域的历史与现实,又以地域为纬,考察了西域地区的机构设置与我国对西域地区的管理,为学生勾画出一个纵横交错的历史网络,而且还与乡土历史相结合,培养学生酷爱故乡的情感。

8、 试题体现了乡土特点。如选择题第9题对都江堰知识点的考察,留意在乡土历史与中国历史之间寻求结合点,引导学生将爱国与爱家结合起来,这也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一个趋势。

9、 试题**并茂,且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留意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有益于引导学生育成**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习惯。

三、学生情况分析。

1、 我校实行的是闭卷考试,主要从以后的课好上的角度考虑的。从考试结果上看来,整体情况正常,单选题及格率较高,反映出最基本的知识点还是能够把握,但由于知识面大且容量多,学生对各课知识点把握不坚固,相近知识点易混淆。

2、 材料题失分较为严重,反映出来的主要题目有:

1) 浏览材料不仔细,丢三拉四。如:第27题关著名的变法,实际上在材料中就已给出了答案,但学生可能根本没有认真浏览材料,以致于乱答一气。

2)在审题上还存在一定的题目。如第25题第1问,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的答丝绸之路,有的答北击匈奴,有的答第一次张骞出使西域,全然没故意想到该题考察的知识点。

3) 历史基础知识欠缺,学科基本素养不够。

4)浏览面狭窄,相干知识太少。如对《史记》的体例考察,学生得分率极低,实在这道题考察的也是重点知识,这个知识点书上是有的,可能学生在浏览教材时一带而过,加上又缺少相干的课外知识,可能连体例这一概念都还不明确,连乱答都不知道怎样下笔,所以这道交白卷的最多。

3、材料题与问答题反映出的共同题目是:语言应用、组织不过关,书写潦草,语文素养较差。从卷面上看,东拉西扯、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字迹潦草、文不对题、前言不搭后语、错别字连篇等题目十分突出,张骞的“骞”写成“迁”、史记的“史”写成“吏”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非历史素养题目所反映出的是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差,基本素养欠缺。

四、关于应对措施的思考。

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不是老话套话,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个观点,我现在才深入领会到其重要意义。我校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综合素质相当差,有的孩子的智力还在浑沌状态,由于缺少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孩子普遍基础知识差,还不具有相应的学科能力。

不谈生源是不可能的。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只能放平心态,下降教学难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过关。

2、知识与能力并重。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有一种偏向,即以为只要夸大基础知识就是守旧,就是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因而一些课堂过于求新,过于寻求学生的所谓活动,为活动而活动,显得花梢热烈,而学生的收获甚少。实在,教学的内涵依然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与能力是一个不能割裂的同一体,能力的取得总是伴随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必定带来能力的奔腾。

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其他所谓的专家提培养目标只能是空谈。

3、关注现实热门,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题目。最近几年来,各种考试总也免不了用现实题目切入,考察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重视公民教育,所以教师要多学习、多交换、关注现实,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题目,关注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题目,思考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需要甚么精神品质。

4、扩大学生浏览面,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题目,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引导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题目,历练多元化的历史视角,进而培养学生历史思惟能力,对学生进行酷爱生命的教育。

5、创建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夸大微观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同时在平时教学中留意随时总结一些小专题,比如这次考试触及到的台湾题目、各朝代对儒家思想的不同的态度等。

2023年1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历史教材 教法分析。上册 板桥镇板桥中学。张希坤马金花。一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是以后世发展的眼光来概述原始社会的历史。主要讲述中国境内远古居民 农耕文化特征和华夏之祖的形成。我在讲解远古居民和农耕居民时,从图表中文字材料中解读他们的生活情况和特征,对比形成 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分析

下面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一 基本情况。一 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两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中有填空题和材料题。可以说题型多样,内容全面。从题量上看共两个大题,设计出了37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

七年级历史上册

七年级历史上册1 10课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 判断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位于 a 长江流域b 黄河流域 c 珠江流域d 以上选项都不是。2.韩非子 中说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这主要说明了 a 可供捕食的猎物很多 b 自然环境好,生态平衡。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