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以及结构形式。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通过本文记叙,认识包拯——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教育学生要为人刚正、廉洁,使学生热爱今天的新社会。
4、学习利用工具书,学习古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 1、学习利用工具书,学习古文。
2、了解包拯的优秀品质。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通读课文,熟悉课文。读准字音。
二、导入新课
“青天大人”是我们对封建社会清正廉明的官吏的美,其中包拯青天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今天来学习这篇古文《包拯》。
三、正课 1、全班齐声朗读课文。
2、比照阅读。
对照课文,根据下边注释,大体了解本文记叙的相关内容。
明确:本文介绍了包拯为官期间发生的几件事,表现包拯的优秀品质。
3、补充课文字词解释,再读课文。
主来诉:失主/起诉杀而鬻之:表顺接/代牛
惊服:吃惊/叹服徙知端州:平迁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因为/都/用来/赠送
使契丹:出使其人遂无以对:就,于是/用来/应对,回答
虽甚嫉恶:即使/很,十分不从吾志:听从
4、学生分组朗读课文。
5、请学生试译下列语句。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明确:(当时)有人偷割别人家的牛的舌头,失主来告状。
涿州亦尝开门矣,剌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明确:涿州也曾经开城门,剌探边疆军事机密,何必开便门呢?
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明确:(有些人)即使很嫉妒(他),可是没有一个不因为(他)的忠心恕道而推崇他的。
6、请学生复述文中介绍包拯的四件事。
四、作业:
1、文中表明包拯廉洁奉公的语句:
2、文中表现包拯爱憎分明的语句:
3、文中表现包拯生活俭朴的语句:
4、文中表现包拯改革诉讼制度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小组讨论
1、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包拯的廉洁的美好品格?通过什么事例表现?
明确: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文中通过包拯在端州任职,一改以往惯例,不谋私利的事例可以看出他的廉洁的美好品格。
2、包拯性格刚烈,可是他爱憎分明,又有原则性,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3、文中包拯位高权重,可是他生活极为俭朴,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4、包拯素以“包青天”见称,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能够直接面对百姓,倾听他们的冤情呢?
明确: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5、包拯严以律己,对后世子孙同样充满了希望,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
明确: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三、分析 1、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
本文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文章开篇先介绍人物姓名、籍贯等。第二步,以人物生平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第三步以议论的表达方式,评价人物,本文最后一段从人物的性格,为人处事,生活简朴作风以及遗训四个方面总结了上文。
因而全文脉络清晰,详略有致。文章还采用了对比手法来写。
2、本文结构特点。
先分说后总说,先记叙,后议论。
3、本文以事写人
审盗割牛舌案——表现包拯机智,断案如神。
任职于端州——表现包拯廉洁奉公。
使契丹——表现人物立场坚定,维护国家主权。
任开封府——历明吏制、广开言听。
四、小结 本文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包拯青天这个人物,告诉我们为官清正廉洁,才能造福一方百姓,造福于国家。
五、作业 在封建社会,类似包拯的清官还有哪一些,你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
材料〗以海瑞为例,他生于明朝衰弊之际,一直以“天下治安”为念。为淳安知县时,他“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及任职朝廷,他更不顾身家性命,指斥时弊:
“今大臣持禄而好谀,小臣畏罪而结舌,臣不胜愤恨”。他逆批龙鳞,对皇帝说:“吏**横,民不聊生”,“陛下之误多矣”。
连皇帝也赞叹道:“此人可方比干”。
清康熙朝以清官辈出著称,这与当时朝廷和士人推崇理学、崇尚清节的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像人称“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曾对康熙帝说,自己之清廉来自家教,“臣父在日,常训臣以廉谨报效朝廷。若受人一钱,不惟不忠,且不孝”。
故其在官,“不以妻子自随。斋用丝粟以上,皆运致于家。循分自尽,而人皆信之”。
这可以说是“赔本”做官之典范。著名清官于成龙,出仕时即表示“某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终其一生,摒绝馈送,“凡在亲戚交游相请托者,概行峻拒。
所属人员并戚友,一介不取”。康熙帝称其“服官敦廉隅,抗志贵孤洁”,为“理学之真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清初实行的是低俸禄制度,官僚待遇非常菲薄,要做清官,就意味着要过清贫的生活,于成龙官至总督,每天还以青菜为食,致有“于青菜”之名。
陆陇其虽为知县,仍“与妻同驾小舟,惟有图书数卷,其妻织机一张而已”。对这些官僚来说,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境界,是无法承受这种艰苦生活的。
陈瑸是广东海康人,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初授福建古田知县,继任台湾知县。他有一句为官名言:“贪不在多,一二非分钱,便如千百万。
”这话颇有防微杜渐之意,实可供后来者咀嚼再三。在古田、台湾任上,即以“廉能著称,舆情悦服”,因此被破格提拔为偏沅巡抚。初任巡抚时,他就将横役累民的湘潭知县和长沙知府革职查办。
继而又上疏言及关乎民生的十件大事,包括“禁加耗以苏民困”、“禁酷刑以重民命”、“粜积谷以济民食”、“置社仓以从民便”、“崇节俭以惜民财”、“禁馈送以肃官箴”等,款款击中时弊,并躬行实践,赢得各方赞誉。更有可称者,陈瑸死后,留下遗书,将自己应用而未用的“衙门公费银”解交国库,“以尽未尽之心”。康熙帝叹曰:
“陈瑸居官甚优,操守极清。朕亦见有清官,然如伊者,朕实未见,即从古清臣,亦未必有如伊者!”(清史列传·陈瑸传)又据史载,陈瑸一人为官在外“几二十年,未尝挈眷属、延幕宾,公子旷隔数千里,力不能具舟车一往省视。
仆从一二人,官厨以瓜蔬为恒膳,其清苦有为人情所万不能堪者,公晏然安之,终其身不少更变”。对于一个封建官僚来说,把“清廉”挂在嘴边或者偶尔作作样子,借以欺上瞒下,也许是常事,但像陈瑸这样身处官场而能始终保持清苦本色恐怕真的不太容易。陈瑸虽未得“第一清官”之御封,但其清廉的操守已远非张伯行所能比,更何况他不但是清官而且还是干吏呢?!
七年级语文练习题包拯同步练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包拯。脱脱。一 知识积累及运用。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告私杀牛者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拯命制者才足供数数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恶吏苛刻,务敦厚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2 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知 知天长县亦知其名 其 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7《包拯》教学设计语文版
包拯 教学目标 1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2 掌握一些文言词句的含义。3 理解包拯这一形像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难点 评价包拯这一形像的现实意义。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1.自学研讨,掌握本课的生字。2 准确 生动地复述课文。3 树立要立...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下语文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语文复习教案。一 郭沫若,诗集 女神 二 主题抓住石榴火红 热烈 充满活力 夏天的心脏 的特征,歌颂了石榴质朴镌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三 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说明的事物更形象,更富有动感例如秋天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象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露出一口的皓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