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新 教案9幼时记趣教案

发布 2023-04-20 04:42:28 阅读 1214

七 《幼时记趣》

第1课时)学习目标】

.能准确顺畅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课前预习】1.走近作者。

沈复,清代作家,字三白,号梅逸,苏州人。《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共六篇,故名“六记”。书中对山水园林、饮食起居均有独到的评述。

2.借助课文注解自主学习,读准字音,初步读清句读,为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活动方案】活动1:朗读课文,用笔圈出自己不会读或者容易写错的字词→小组讨论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可以借助工具书)→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将其中最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板演到小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容易读错的和写错的部分请用红色笔标注)→全班同学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将重要字词整理在下面的空白处。

读准字音。看清笔画。

活动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顺畅→小组内个体展示读(在个体展示读的过程中,组内成员互相点评)→小组尝试以自己的方式朗读展示→小组间朗读大比拼(每小组可任意选择自己所要挑战的小组。在其他同学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听他们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听完后可及时点评他人的朗读并记录下容易读错的句子)

容易读错的句子。

活动3:结合注释,逐句翻译课文(方法提示:结合注释、运用所学、反复朗读、联系揣测),并将自己难以翻译的字词句圈画下来→带着问题向本组其他同学求助→组长筛选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板示到小黑板上,向其他小组求助→个人思考各小组板示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互相订正、互相释疑。

我的问题之一。

我的问题之二。

我的问题之三。

我的问题之四。

个性调整。课堂随笔:

七 《幼时记趣》课堂学习活动单。

第2课时)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文言知识,加强识记。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活动方案】活动1:小组成员分节接力朗读课文,组内互助正音正字(注意节奏,读出童趣)→由组长组织评出本组“今日朗读之星”→各组“今日朗读之星”齐读课文。

活动2:小组长分配任务,合作整理课文中比较重要的词语的翻译→针对整理出来的重要词语,组内两两互背,在没有能够一次性掌握的词语旁标注“☆”针对未掌握的词语,自主理解,加强记忆→各组将本组成员互测过程中错误频率较高的词语进行汇总,整理到小黑板上→全班同学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将重要字词整理在下面的空白处。

活动3: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作者写了哪几件童年的“物外之趣”,试用四字短语进行概括→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交流,将结果写在黑板上→出示小黑板,参加全班交流,选出概括得最好的小组。

活动4: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些“物外之趣”?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童心童趣?→班级交流。

个性调整。课堂随笔:

反馈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藐小鹤唳怡然土砾。

丘壑庞然童稚项为之强。

2.填空。幼时记趣》选自作者___字___苏州人,__代作家。“记趣”的意思是。

3.选出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这是一篇追记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b.课文第二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这里作者不是单凭眼观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c.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夸张的修辞方法。

d.课文第三段写神游山林的乐趣,这里不仅有前面所述的观蚊为鹤的逼真感,更突出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乐。

4. 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5. 写出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6.作者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怡然称快”指的又是什么事情?(用原文句子回答)

7一个细节表现作者观赏群鹤舞空时的专注、入迷。

8.作者观察细致,想像奇特。把蚊群“冲烟飞鸣”想像为限填8个字)

9.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__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10.这两段文字的关系是。

a.并列b.递进c.总分d.分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改为“入”。旋又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2)旋又改为“满。

(3)凡如是十许字。

(4)始定为“绿。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13.为什么“绿”字比其他的字好?请简要分析。

14.我国古代的诗人十分注重炼字。请从你所了解的古诗词中举出一例,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七幼时记趣。

反馈练习】1.⑴miǎo ⑵lì ⑶yí ⑷lì ⑸hè ⑹páng ⑺zhì ⑻jiāng 2.《浮生六记》 沈复三白清把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 3.

c 4.因为具有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5.

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6.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7.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8.

青云白鹤鹤唳云端 9.冲唳 11.(1)他的,王安石的 (2)随即 (3) 这样 (4)才 12.

(1)春风吹绿了江南两岸的小草、树木,什么时候明亮的月亮才能照耀我回到故乡去呢? (2)一共像这样改动了十多次,才改定为“绿”字。 13.

“绿”用得极为传神,写活了江南春天的景色,把草木与春风的关系形象、准确地表达出来了。 14.示例:

①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仰望星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所以用“垂”;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所以用“涌”;而“涌又带有一种强烈的动感,不是从江水浮起,而是“涌”起,又因诗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②红杏枝头春意闹。

读者恍似觉得红杏盛开,枝头蜂蝶云集,熙熙攘攘,起来闹春,好一幅春意盎然的红杏图。

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

版。教学目标 1 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朗读文言文。2 借助注释 词典和教师指导,读懂全文,学习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3 感受作者的 物外之趣 学习文章细致的观察,奇特的想象,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 童趣。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前苏联作家乌斯托夫斯基曾说 诗意地理解生活,理...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幼时记趣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幼时记趣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能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能正确朗读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2 能探寻作者 物外之趣 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3 能学会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梳理,并养成积累的习惯。4 能学习借助联想 想象形象生动...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幼时记趣 学案。内容预览 十幼时记趣学案 学习目标 1 读懂课文内容。2 学会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3 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重点知识及能力讲解 重点一 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要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典了解大意。重点二 让学生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可让学生说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