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结》是五年级《水循环》单元的第三课,是在学习了《蒸发》《沸腾》之后,对水变化的又一重要认识。
教材开始就提出问题:对着小镜子哈气,会有什么现象?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并出现提示性的语言——瓷盘加热后盖在杯子上试一试、现在我们知道小水珠是怎么来的啦!原来小水珠……,只有一句“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算是本课要掌握的科学知识。
看起来简单的内容,怎样才能让学生清楚、明白,并且有所收获呢?
我根据自己的理解,阅读教学用书,再上网查阅大量的资料,了解到科学概念是这样的“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只说变成液态的水叫凝结,并没有说变成固态的冰叫做凝结。因此,我又根据自己的理解,查阅相关的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或小冰晶,叫做凝华不叫凝结。,在进行教学时,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科学认识。
在实验教学的设计上,我从学生刚刚接触到的对比实验入手,让学生发现对比实验的相同和不同的条件,自己设计对比实验,并运用自己选择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有的小组选择水的温度作对比,有的同学选择玻璃片的温度作对比,也有的选择水量的多少作对比,在互相交流之后,大部分学生确定将玻璃片的温度作对比。这个实验,如果找到了对比实验的方法,就比较简单,但如果老师把方法告诉学生,就失去了设计对比实验的意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并没有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教给学生自己学会对比实验,是这课实验设计的目的所在。
这个对比实验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如果只安排一个实验,课堂容量就太少 。于是我将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也提到这节课来做,一来雨的模拟实验现象较明显,操作方法是在沸腾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学生刚刚做过,也有一定的基础。我将实验材料放在实验桌旁,准备学生随时取用。
我向学生提出了实验要求后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中我发现, 学生的实验操作很规范,观察得很到位, 当学生为自己造出的雨而欢呼时,我肯定了自己的设计思路。
这节课大约延长了五分钟,如果制造雨的形成的活动再简短一些,在实验方法的指导上教师的语言再简练一些,也许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实践、去交流,去表达、去展示。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
二 火山。2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随着岩浆的不断补充,岩浆压力逐渐增大。岩浆遇到薄弱的地表时,会发生 性喷发,形成火山。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相比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纸》说课稿
15纸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5课 纸 本课我将从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法与学法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7个方面来介绍。一 说教材1.教材分析。纸 是青岛版 科学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的第二课,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自主 ...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案
火山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火山形成的原因。2 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造福人类。情感 态度 价值观目标 1 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对人有利也有弊。2 体会到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能产生 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过程与方法 1 会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