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纸》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5课《纸》。本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7个方面来介绍。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纸》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的第二课,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自主**不同纸的特点,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接下来对教材进行说明。
纸》是在**了《木材》的特点的基础上,迁移借鉴了研究木材的**方法,并进行再利用再创新,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科学**过程的重要性。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后面研究《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等与材料科学相关的知识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教学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目标:会用对比的方法**纸;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纸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动手、动脑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不同的纸特点不同,用途不同;知道使用纸制品时,正在消耗森林资源。
3.教学重点难点。
接下来说教学重难点,在本着贯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确立的三维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重点:会设计对比实验**纸的特点;知道不同的纸特点不同,用途不同。知道使用纸制品时,正在消耗森林资源。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纸的特点。4.教学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科学课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课前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教师:1.课件;4种纸样(粘好磁铁)、【引出本课**的主体,上课时粘贴于黑板上】;实验记录表、复写纸、瓦楞纸、糯米纸、刮画纸、钞票练功纸、刮画纸【出示这几种纸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纸的种类】;钢笔字帖、砂纸、亮光纸【认识到不同的纸特点不同,用途不同】;毛巾【实验时铺在桌子上,以免砸坏桌子】
学生:各种纸、纸制品。
分组实验准备:1.裁好的纸样(装在透明塑料袋中)
2.分组材料:1.吸水性材料(塑料盒【内装少量红墨水】、泡沫条、夹子);2.承重材料:(3盒钩码、4根橡皮筋);3.透光材料:手电筒。
二、说教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为核心,要让学生在**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依照这种理念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了。
1.实验法2.观察法。
3.小组讨论法:**人们浪费纸的**后,让学生针对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多**辅助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纸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但浪费纸的现象也很严重,为了更好地落实本课的情感目标,我制作了人们浪费纸造成大量砍伐森林的**。
本课中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由于时代久远,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不多,因此我截取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相关**,**对造纸术的发明过程以及发明前后的相关事宜进行详细的介绍,再现了那一段历史。丰富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猜想”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与判断。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猜想,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其更灵活,更开阔。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紧紧围绕“四种纸的特点”作为**的基础,以**性学习为主线,以猜想作为科学探。
究的桥梁,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全方位的观察,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品质。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我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参与**活动。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学法:
学法1.**实验法。
教法2.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学习,自行获取信息。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两年的科学学习经历,对科学实验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敢于猜测,乐于验证。本课以纸为载体,让学生用各种方法**纸的秘密,通过对不同纸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经历科学比较的过程。因此,本课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题,是对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个提升。
所以,学习本课之后,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会增强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
五、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为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整个过程分为以下四步:开门见山,引出课题;合作**,认识不同纸的特点;多**辅助,培养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拓展延伸,继续**。
一)开门见山,引出课题。
1.因为学生对纸比较熟悉,所以上课伊始,我直接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课题,“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纸,今天我们就研究纸。”板书课题。
【这样的直接导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的性,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来学习。以此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由于本课容量较大,直接导入课题,也可以为后面的**留下足够的空间。
】2.交流认识的纸,认识纸的种类多样。这一环节主要分两步完成:
引导学生交流两个问题:(1)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纸,那你都见过哪些种类的纸和纸制品?(2)谁还知道不一样的纸?
学生交流完后,教师及**价,小结“看来大家认识的纸真不少,老师搜集了几种有趣的纸,想看吗?学生肯定会说(想)。
教师补充五种有趣的纸(1)复写纸,教师出示复写纸,并写个“1”,让学生了解复写性。(2)瓦楞芯纸,出示后介绍名称,及用途。(3)糯米纸,出示后,介绍名称,及可吃性。
(4)钞票练功纸,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用来练习点钞票用的。(5)刮画纸。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此活动认识到纸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种类多样,从而进一步为后面**纸做铺垫,激起学生研究纸的乐趣。
二)合作**,认识不同纸的特点。
对比的方法**纸的特点”是本课的主要**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亲历探索。
发现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安排了5个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分为以下三大板块:
1.出示四种纸样,明确**主体。
教师从众多常见的纸中,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四种纸:面巾纸、宣纸、新闻纸、牛皮纸,教师边出示,边让学生说名称。同时将它们板贴于黑板上,让学生明确这就是本课**的主体。
选取的四种纸,既有生活用纸面巾纸,也有学习用纸宣纸,还有印刷用纸新闻纸,工业用纸牛皮纸,暗示了纸类的多样,用途广泛。
2.快速观察纸样,找出**重点。
学生明确本课**的主体后,进入“观察纸样,找出**重点”环节;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交流汇报知道的不同点,估计学生可能会说到:光滑程度、厚薄程度、软硬程度不同。
吸水性、承重性、透光性学生可能说不到,教师可以引导:吸水,教师可以这样【引】如果你不小心把水溅到作业上了,你会用哪种纸擦?面巾纸。
为什么?吸水性好。为什么不用新闻纸擦?
(不吸水)师:也就是说,吸水能力不同。
承重:学生可能会说成结实,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是不是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我们把这个特点简称为承重。
透光:有的学生会说成“透明”教师直接改成“透光”;若说不到透光,引导:可以举起面巾纸和牛皮纸,放在有光的地方,让学生观察这两种纸的影子,发现“透光性”不同。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本课重点**的5个特点。
3.猜想:4种纸由强到弱的顺序。
找到不同点后,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4种纸不同点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猜想,接着让学生对猜想进行汇报,教师随机把学生猜想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任何的发现、发明都建立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通过猜想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这样基础上进行的验证,学生印象才更深刻。
猜想”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与判断。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猜想,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其更灵活,更开阔。猜想不但检验了学生们的已有经验,还可以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做接下来的实验。
而且不同的猜测会引起矛盾冲突,在这样的情境下,激发学生用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测,过程与方法活动就开始了。
之后我提出“你们的猜测对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他们的猜测?”这个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要得出一个正确的科学结论经过实验验证是唯一的办法。
教师接着问,那设计什么类型的实验呢?(对比实验)。让学生明确本课要设计的是对比实验。
4.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本课重点**的5个特点,如果让每一个小组全部完成的话,时间非常紧张。因此我将5个实验分为3种方式处理:拿出一个简单的“透光”实验,集中处理。
学生分组**2个,吸水性、承重性;简单处理,厚薄和光滑。下面我就简单说一下我对这一重点内容的设计。
思路。1)集中处理透光实验。
透光实验,我先让学生思考,要用到哪些实验材料?然后小组交流汇报实验方案。教师出示四个手电筒,强调光强度相同,让学生思考实验时还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会想到注意每种纸距离手电筒一样远。接下来找2个人每人拿两种纸样放到手电筒前,下面的同学给四种纸排序。得出结论后,让学生对着黑板验证自己的猜想。
如果对,师擦去“?”打上“√”若:不对,师用另1种颜色的笔,划去错的,写上对的,对的用这种颜色的笔在后面再写1遍。
这样就保留了学生的**痕迹。接下来师生共同总结对比实验的特点:多个相同条件:
手电筒的光强度一样,每种纸距离手电筒一样远,同时观察。1个不同条件,就是这些纸不同。
2)分组设计吸水性和承重性实验方案。
在学生明确了如何设计对比实验的基础上,进入下一个环节分组设计吸水性和承重性实验方案:首先学生围绕三个问题“你们小组最想研究纸的哪种特点,要用到什么材料,想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组讨论研究方法。
交流汇报方案:
a、吸水能力:我给学生准备了一根泡沫条、4个长尾夹、浮沉实验盒(里面装入适量红墨水),看到这些材料,学生很容易想到:将纸夹在泡沫条上,同时放入水中,同时拿出来,比较哪种纸吸上来的水迹高。
方法交流完后,师生共同交流应控制的相同条件:每种纸。
同时放入水中,同时拿出观察,放入水中的长度相同。
学生也可能想到往纸上滴水,看哪种纸上留下的水印大?教师引导:思考滴水时应注意什么?水量相同,同时滴,位置相同,同一时间观察。
b、承重能力:
承重能力是5个实验中难度最大的一个,我给学生准备了皮筋、钩码,这样学生很容易想到:将皮筋套在纸上,往皮筋的下端挂钩码,谁挂的多谁的承重能力就强。这些材料既便于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又有利于控制相同条件,突破了难点。
明确实验注意事项。
1)交流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表述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都有意培养学生缜密思维的科学习惯。
2)出示温馨提示。④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等学生们明白了实验的注意事项,便要求他们开始实验。这时我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这样一方面便于评价学生,另一方面对不了解实验要点的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有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引导那些早早做完实验的学生知道要有实验记录,实验记录也是实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纸的特点。师生共同准备简约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学生观察记录发现,比较分析找出纸的特点,自行获取了信息。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他。
们的引导者,**的伙伴。
汇报实验做法和发现。
实验结束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成果的展示“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时学生一定会迫不及待的想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从实验成果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听取做不同实验小组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接着是实验结果与学生的**进行对比,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纸的特点。
3)简单处理“厚薄、光滑和软硬”
厚薄程度、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我让学生在小组内用手摸一摸,得出结论后,教师再出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经历科学比较的过程,进行了实验**。
5提升特点,发现不同的纸的特点。
接下来让学生结合板书整理每种纸的特点,培养学生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然后让学生交流生活中应用纸的不同特点的例子,预设:如果学生说不到,教师可以出示“钢笔字帖上的描红纸、亮光纸、砂纸,思考:
人们利用了它的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小结:不同的纸特点不同,决定了它的用途不同。(三)多**辅助,培养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
在学生感受到纸的用途广泛的基础上,我再提出你知道现在的纸。
大多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吗?,有的学生可能说出“树”,我及时肯定,接着提出问题“我们天天离不开纸,那要消耗多少大树呢?”出示**:
一封大树的来信。学生****完后,交流自己看法。学生讨论后我及时总结,以升华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的的情感。
最后,以“节约一张纸,留下一片绿!”来结束本节课。(四)拓展延伸,继续**。
新课标中提倡“科学课不应下课铃响起而结束,应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课外活动乃至整个生活世界,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中学习科学。
附:说板书设计15纸。
吸水承重透光厚薄光滑。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好的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本板书力求达到科学、精炼,保留学生的**痕迹,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以上是我对本课一点浅显认识,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纸》教学反思
纸 一课的教学反思。纸 一课旨在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熟悉的纸的性质,并能将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课上教师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纸,学生很有兴趣的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主题,然后热热闹闹地做起了研究,可是学生汇报时才发现,对纸的认识非常片面,只抓住了纸的某一方面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往往不是这种纸的主要特点,学生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沸腾》评课
课上的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认为这堂课的精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导入简单,但效果极佳。教师以 烧开水 导入新课,不管对于烧过还是没有烧过水的同学来说,这件事并不陌生,但这看似简单的 烧水 里却包含着很多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教师以这种简单的生活现象为引领,激发起了学生的 热情,从而产生...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评课
火山 评课稿。听了吴老师的这节课,我有所感悟 掌握儿童思维特点,恰当运用多 1 在激疑阶段,利用多 把火山喷发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一情景一出现,学生立刻就对眼前的形象 色彩 声音产生极大的兴趣,并迅速利用它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这样创设情境,步步引人入胜,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心灵一任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