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本课时学习的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生用“凑十法”进行口算的开始,为了学好本课时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我在教案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学前学生都参加过幼儿园举办的趣味运动会,借助这个场景的回顾,激发学生**新知识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实践出真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从而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正确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好基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根。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调动积极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都参加过哪些项目的比赛?获得过哪些好成绩呀?
2.引导观察教材情境图。
师:胜利小学的小朋友也在开运动会,让我们一起去瞧瞧!(课件出示教材88页情境图)
合作学习,**新知。
1.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
师:运动会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为了让小朋友补充能量和体力,学校给每人发了一瓶饮料。
全发完以后发现还多了一些饮料。(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下面的饮料)小朋友你知道一共多出了多少瓶饮料吗?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得出算式9+4=13)
2.**进位加法的计算法。
1)分组操作明理。
a.提出操作要求。
师:9加4等于13,你们是怎么想的?先自己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思考过程,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b.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
2)组织全班交流如:
组1:组2:
组3:9+4=10+4-1=13
3.把上述方法适当归类,从中渗透数学思想。
如组1的方法是拆小数凑大数,而组2的方法是拆大数凑小数,它们都渗透了“凑十”的思想。又如组3的方法则渗透了多加了要减的数学思想。这三种方法又都是把新学的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计算的,都可以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
4.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师:比较这些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5.试一试。
师+7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借助小棒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算一算。
学生们独立完成练习。
6.小结、揭题。
师:你们发现了吗,今天的这些加法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这些都是9加几的加法,并且得数都超过了10,我们把它们叫做9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9加几)
巩固应用,发展思维。
1.收集信息,提出新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刚刚我们发现运动场上有跳绳、跳远等很多比赛项目,参加这些项目的各有多少人呢?
2)小组合作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师: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9加几的问题?小组讨论一下。
3)师整理并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跳绳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跳舞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等。
4)解决问题。
师逐题提问:算式是什么?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教材89页“做一做”2题)
3.探索规律、发展思维。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认识了几道9加几的进位加法?除了这些还有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教材89页“做一做”3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指名填写结果,集体分析,订正。
3)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秘密。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例如:
都是9加几。
9加上的数和得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
得数都是十几。
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这些发现都是对的,应给予肯定。
接着第4种发现提问:你知道少的那个1到哪儿去了吗?
课堂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布置作业。教材90页题。
板书设计。9加几。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璜田中心学校 方振根。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8章 9 几 例1 例2.第88 90页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各种方法 体验算法多样化 理解 凑十法 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2.培养初步的观察 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 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璜田中心学校 方振根。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8章 9 几 例1 例2.第88 90页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各种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理解 凑十法 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2.培养初步的观察 比较和动手操作...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璜田中心学校 方振根。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8章 9 几 例1 例2.第88 90页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各种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理解 凑十法 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2.培养初步的观察 比较和动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