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认识前后”教案

发布 2023-04-10 16:21:28 阅读 5926

“前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认识前后”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课本第62页至第63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初步积累的有关前后的经验,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起点,也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用序数解释或描述物体的前后关系,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过程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生活实际情境,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前后关系。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物体前后的相对性。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富有好奇心,模仿能力强,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见解,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学中,我合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和生活中积累的素材,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并给与适当的语言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发现发为主,以多**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学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开展**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具准备:5只动物卡片和4辆客车卡片,课件。

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a.请一位同学站到教室的前面。

b.请一位同学站到教室的后面。

c.请全班同学看看站在教室前面的是谁?

d.请全班同学看看站在教室后面的是谁?

师:刚才同学们都能准确地根据老师的指令找准相关的位置和人,因为老师的指令中有有关位置的词,谁能找出来?(前后)—以此引出这节课的课题。

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能让学生从现实**发,深深体会到数学**于生活】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即将举行一场特殊的运动会,你们愿意去参见吗?

生:愿意。师:请看(**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动画,以此引出课本主题图“森林运动会”)谁能说一说参加跑步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

生:小兔、小松鼠、乌龟、小鹿。

师:同学们观察非常仔细,比赛即将开始,请大家认真**(**跑步课件)

师:谁能根据画面说说:谁跑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

生:1、谁跑在最后面,谁在它的前面?

22、小鹿和小松鼠比,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能说说其它的小动物吗?

3、如果请你做裁判,能给它们排好名次吗?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通过组织学生“说一说”、“排一排”、“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亲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学会质疑,解决问题。

活动一:讨论:小兔和小松鼠比,小兔在小松鼠的后面;小兔和乌龟比,小兔在乌龟的前面。为什么小兔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小组内进行讨论)

活动二:**赛车。

1、师:请看运动会赛车比赛情境,独立思考,完成填空。

填一填:在图中,1号车排在第(,4号车在(

号车的后面,在(

号车的前面。(学生汇报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贴好4辆赛车的**,把学生的目光集中到这个图上,展开交流,倾听对话。)

2、师:你能帮赛车队员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帮它提出一个关于前后的问题。例如:我是3号车主,我的前面是谁?

设计意图:体会物体前后的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此环节我通过两个活动将难点变成由学生自主**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倾听、将难点化繁为简。通过独立思考后,再进行“讨论”既能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能增强学生对难点的记忆。

同时,让学生在兴趣的陪伴下自主地进行**活动。通过帮小动物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第四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

3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练习设计如下:

1、根据学生的座位情况,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2、出示学生上体育课排队情境的相片。(在做操的队列中小明排第9,小明前面有__人?这一队共有__人?)

3、出示书本第63页“乘坐公共汽车”的**,引导学生如何去看公交车站牌。利用站牌,体会前后的位置关系。

4、游戏:利用赛车**根据老师的指令,在黑板上贴一贴。

指令1:2号车前面有两辆车,2号车在4号车的前面)

指令2:4号排在第二,1号车排第4,1号车的前面是3号车)

设计意图:数学**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终归要服务与生活。在本环节,利用让学生说自己的座位情况,上体育课的排队情况以及小朋友乘公共汽车到动物园的生活场景。

来继续巩固学习关于前后的位置关系等一系列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把“前后“仅仅当作一个单纯的数学知识来传授,而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社会生活经验,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真正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

】第五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出示如下问题:

1、这节课要学会什么?自己学会了吗?还有什么搞不清的问题?

2、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板书设计。前后。

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的前面是(,(的后面是(

2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2认识前和后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2.2认识前和后。教学反思。1 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参与兴趣。为了让简单的东西吸引人,遵循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静态教材动态化,学生能用多种感官去感悟这样一个情景 多种感官来参与这样一个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学习数学,理解 体会...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时钟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钟表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 60页认识钟表。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会认 会读 会写整时 半时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懂得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整时,认识半时。...

上 下 前 后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上 下 前 后。1 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体会上 下 前 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 下 前 后方位。2 使学生能够按上 下 前 后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 下 前 后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3 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