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认识时间

发布 2022-08-19 13:34:28 阅读 1297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时间。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六单元《理解钟表》中的《小芳的上午》一课。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提出的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能理解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我就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与技能:巩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会用“快几时。

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数学水平: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与口语表达水平;

情感态度: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难点:用语言准确描述“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解钟表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理解时间、看钟表的方法,而且这节课又是建立在他们学生会准确认读整时与半时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并且掌握了理解时间最关键的是要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才能准确理解时间的方法。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那么如何轻松的突破学习难点又能让学生主动、自主的获取知识是我备课的重点,于是我尝试了两种做法:

三、教学过程:

做法一:1、教师先出示一幅主题图(上面是小华睡觉时闹钟响了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整)

师:谁愿意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呢?

生:早上6时整小华的闹钟响了在叫她起床呢师:说的真好,那么你是怎么理解6时整的呢?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整。

2、师借机出示其他两幅图(一幅图上是小华熟睡的样子,钟表显示时间是快6时的,放在6时整的图的前面,另一幅图上是小华起床刷牙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刚过)

师:这两幅图上小华又在干什么呢?(指名回答)请你们细心观察这3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1:第一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没到12;生2:第二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

生3:第三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在12过去一点……3、观察比较:

师:这三个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位置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在集体交流)

生:时针都指向6,一个分针指12,一个还没有到12,一个是12过了一点点;4、小结:

师:象这样的情况,(指图)分针没到12的,我们就说是快6时了,过12的则是6时刚过。

5、巩固练习:观察书中主题图,结合图来理解巩固时间。这节课上下来,整体感觉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能够比较准确的说出几时刚过或快几时了,主要是因为我采用**式的教学法让学生观察比较三个钟面时针与分针位置的异同再去表述时间,在完全感知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便于他们理解与掌握。

但是整节课都是在教师的设问与追问下实行的,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被动,并没有完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深思可能是因为我忽略了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去建构新知,情境创设缺少“生活味”的缘故。于是我又做了一些改动实行了第二次尝试。做法二:

复习巩固6时整,用课件出示画面1:电影院门口《哈利波特》的海报场景。师:

星期天的晚上6点整,电影院**《哈利波特》。淘气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

出示画面2:淘气在家,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5时56分。师:同学们猜一猜,淘气看到时间会对妈妈说什么?(学生状态高昂。)

生1:妈妈快点吧,要开始了。

生2:妈妈快到6点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出示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电影院的钟面显示6时过4分。师:淘气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生3:妈妈,电影已经开始了。

生4:都怪您做事慢,已经6点多了……(教师适机对学生实行要遵守时间的教育。)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快到6时”和“刚过6时”。

就这样,在这样轻松、愉悦而又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这节课的教学。在这次尝试中,我没有让孩子直接观察钟面指针的变化,也没有数学问题的引导,只用一句“淘气会对妈妈说什么?”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没有告诉没有引导,学生一定会自学地去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知识也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学习中生成。

学生都处在了“我要学”的积极状态,所以这节课整体感觉比第一次尝试更具特性和魅力。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活力。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通过这次的对比教学与尝试,我受益非浅,也为我以为的教学给了一些启示。四、教学反思。

1、让自己的课堂更真实。

所谓的真实,应该是面对学生的真实的认知起点,体现真实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们不能无视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把学生当成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

更不能死抱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我们会把“人”教“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对我们备课提出备学生的要求,第二次尝试虽然没明显的复习痕迹,但其实也都是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基础上的,承认他们的知识功底,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要让自己的课堂动起来。

这里是指“互动”。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好的数学老师应该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在这种讨论或交流中,我们实行平等的心灵沟通与知识互换,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第二节课中我就采用的是生活的,对话的形式与学生实行交流和沟通,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课堂更体现了活力。3、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耐心与智慧。

其实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与复制的生命历程。我们应该让孩子对你的课堂印象深刻。

所以课前教学设计成为重要。备课要全、深、细。没有备课时的全面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

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我们只能使用教师的智慧与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4、也是最深的体会。情境的选择与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有些情境的创设可能只不过是一幅供学生欣赏的美丽图画而已,无法点燃学生心中**欲望之火。比如说做法一中的情境图。

仅仅单纯的表现工具而已,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可能很被动。新课标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对于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的含义又是不同的。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审 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课时10的认识。一 说教材。首先,我对本课的教材进行了分析,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 的认识基本相同,教材以故事的形式引出数量10,再认识数字 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钟表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 引导学生总结全课。第一层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认识立体图形 说课稿。各位评委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图形 之 认识立体图形 本着对当前 叙写学习目标 目标引导教学 任务链推动教学 评价促进教学 的思考,本节课将从学习目标的制定 学习评价的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