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说课稿

发布 2023-04-09 21:21:28 阅读 9614

\ 各位评审、各位老师,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课时10的认识。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课的教材进行了分析,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的认识基本相同,教材以故事的形式引出数量10,再认识数字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及多位数的基础。

二、说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生活经验,我制定出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概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重点和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掌握10的组成和10的写法。

四、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成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准备:多**课件,为每两个学生准备一张记录纸和十个苹果卡片。

五、说教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住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象或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我运用创设情境法、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准确把握概念内涵。

六、说学法。

自主**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七、说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首先我以故事引入——“在数字王国里,9以为自己是最大的数,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后来1和0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付9……”课件演示到这,我就让学生来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来对付9?这时,学生的思维就像被激活了一样,兴致盎然。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欲望,而且让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为学生从一位数过渡到两位数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从而引出了本课课题。(板书:

10 的认识)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数一数。

1和0合成了10,他们可高兴了! 可是9不服气,说:“瞧!

生活中处处都有我和老八,有你们的影子吗?”这时,紧接着课件出示了生活中一组数量是10的**,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真观察并用10来说一句话。例如:

一双手有10个手指、一双脚有十个脚趾、一捆小棒有10根、一张桌子围着10条凳子、摆放着10**具可以坐10个人。让学生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初步感知到十进制计数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数的顺序。

孩子们在生活中找到了10,可是9还是不服气,说:“你们这两个小不点站在一起也大不了**去,看,咱们数字排队的时候你还不是排在我的后面。”此时,课件出示数列.

让学生发现10在9的后面,感知数的顺序。此时。10也不服气,出示现场倒计时的情境发射,让学生发现10在9的前面,感知数的倒序。

这一教学形式新颖,富有趣味性和科学性,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顺序与倒序之间的矛盾焦点,让学生明确数的大小不是以数字排列的位置所决定的,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埋下了伏笔。

3、比较10和9的大小。

此时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个疑问:到底10和9哪个大呢?接下来我就利用计数器、点子图以及9根小棒添上1根是10根,10根就是一捆,以此着重强调9添上1就是10,也就让学生比较出10与9的大小了,我还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填大于号、为什么要填小于号?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维。

4、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

9发现自己比10小,有点不好意思了。但是他还想为难一下10,让10找到自己的组成。.此时,我就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帮助10找到自己的组成。

这是本课的难点,因此,我就设计了“分苹果”这一活动来冲破难点。由于在此之前已经有了的组成教学的基础,所以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己把苹果分到2个篮子里,(****)再汇报展示,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合作交流的平台,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达到了知识的内化。最后我来归纳整理进行板书,(点击课件)通过板书,学生就能发现:

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10”,而且左边的数越小,右边的数就越大,的书写。

在教学10的书写时,我先让学生观察10和前面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比较得出10是由两个数组成的,而且左边的1和右边的0与我们以前学过的“1”和“0”写法一样,然后教师范写数字“10”,最后让学生练写。这样设计是遵循了儿童的认识规律,写数是一年级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之一,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数字9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再也不欺负其它数字了,并且和1成为了好朋友。接着我就让学生以闯关的形式完成了书本第60页“做一做”和第62页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最后,我让孩子们欣赏了一组生活中有关10的图案,在悠扬的**声中,再一次认识了美丽的10.

总之,本节课总体上是本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基本理念,力求做到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10的认识 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10的认识。1 学会10的数数 认读 写数 大小比较,理解10的分解与组合。2 通过看 数 摆 等实践活动,让全体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教学重点 10的分解和组成教学难点 10在数字中的位置和大小关系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导 学 议 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这...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10的认识 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1 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0的认识 是在学习1 9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代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 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认识10的组成和写出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 的认...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10的认识。教材第59页,第60页的内容及当堂训练。教学目标 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或情景创设中学会10的数数,认读,读数,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教具 课件小红星贴画铅笔闪光童年记录卡 学具 铅笔当堂训练。教学重难点 10的分与合。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1.口算。2.口答。二 引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