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发布 2023-04-10 16:16:28 阅读 7643

10的认识教学反思。

10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

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这样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从本节课的数学实践来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

一、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

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到9这么说,伤心地哭了起来。

1在旁边听见了,就很有礼貌的对9说:“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呢。”9一听,觉得非常吃惊。

师: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数字1说的对不对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组成数字几啊?(板书10)它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

板书课题《10的认识》。

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

二、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教室里的小朋友;拨珠子、、数圆片、点子图、直尺图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数数、写数,如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个圆片等环节都在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教学中特地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结合课件出示**,并用10来说一句话,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虽然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结果在上课时还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在教学10的组成时,我采用了学生动手摆一摆,实际操作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2到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这也是对初入学的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一次培养。在汇报完答案之后,出示儿歌记忆了10的分成。没有让学生说说看到什么,就能想到什么,找出各个分解式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对学生活动指导的不够。

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加强应变能力,使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10的认识 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1 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0的认识 是在学习1 9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代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 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认识10的组成和写出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 的认...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10的认识。教材第59页,第60页的内容及当堂训练。教学目标 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或情景创设中学会10的数数,认读,读数,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教具 课件小红星贴画铅笔闪光童年记录卡 学具 铅笔当堂训练。教学重难点 10的分与合。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1.口算。2.口答。二 引导探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田祥年教案

如果想让这一排有10个人,怎么办?再进去1人 数一数现在有几人?谁是第10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怎样数?2.10的位置与大小。1 尺子上的数字。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9在8的后面,10在 为什么?让学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 9的数都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