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发布 2023-04-10 08:47:28 阅读 6396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设计的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特点:1.

在教学目标上——全面、明确,可操作性强。2.在学习内容处理上——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组织教学策略上——注意情境与活动教学。4.

《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设计的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特点:1.

在教学目标上——全面、明确,可操作性强。2.在学习内容处理上——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组织教学策略上——注意情境与活动教学。4.

运用微课辅助教学——体现大信息量与高效率。

学生在学前的学习中已经有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知,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我没有从零开始,而是从生活中寻找了很多立体图形的物品发放给学生,围绕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展开教学,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新授课部分,我创设了让学生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的表象,获得对立体图形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立体图形的特征,渗透归纳的数学思想。

但在由物到形、由生活经验到数学形象的转化中,很多学生会出现混淆现象,无法将平面上的立体图形形象与现实中的模型很好地结合,所以我在微课的设计中着重突出了这一方面,采用**与**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同时接收两种信息,强化表象,避免混淆,引导学生经历由大量感知到逐步抽象,再到寻找各种形状的物品,使学生经历“物——形——物”的思维过程。课堂中,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类、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立体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课堂上,微课的运用形式略显单薄,仅是在最后总结的时候运用微课**总结,在下一步的改进当中, 我将会将微课**分解,插入到每一个立体图形的讲解当中去,将微课的应用贯穿到课堂的全过程,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设计的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特点:1.

在教学目标上——全面、明确,可操作性强。2.在学习内容处理上——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组织教学策略上——注意情境与活动教学。4.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4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同桌互评,课堂总结。在同桌互评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体会到了主人的乐趣。本节课改变了传统教学 课堂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 的教学模式,而是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学生通过课前 教学 课上与同学 老师协作讨论建构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将知识的传递放在课前,知识的...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

一 拼搭初步感知图形的不同 1 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老师这里有一些用特殊的积木搭成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像什么?合图 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搭建的?有 有 还有 二 分类 认识图形。1前面我们学习了分类整理,我们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给这些物品分类的?2 老师把这些生活用品拿来了,谁能把老师准备的这...

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3 2认识图形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同步教案。认识图形。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长方体 正方体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及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正确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教学重点 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教学过程 第1题 连一连。指导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教材上的连线。第2题 认识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