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总复习。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第2单元和第4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1、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判断并使用长度单位cm和m。2、能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更熟练地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3、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准确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图案是由许许多多的图形组成的,并能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
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点:
1、会估计并准确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2、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3、能正确数出图案中图形的个数。教学难点:
会估计并准确测量出物体的长度,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教法:
创设情境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法等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知识,发现问题,在小组间的讨论和全班交流中解决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量一量、拼一拼),进一步巩固知识,拓展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直尺(每人一把),七巧板。教学设计意图:
我在课前认真分析了学生在测量、观察物体、认识图形、图形的拼组这些内容学习时的实际情况,力求系统地、有效地展开这节复习课的教学:首先,出示一幅幅学生熟悉课本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唤起学生的记忆,展现学生在《空间与图形》中学习过的知识。然后以智慧宫的形式把这些知识点串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一步整理和复习。
通过看一看,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拼一拼等活动,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巩固知识,并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反馈出学生在这一内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有旧课新上的感觉。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从而到达复习课的目的。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注意力容易分散,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好,学得更轻松。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记忆。
谈话:同学们,请睁大小眼睛,认真观察大屏幕。
这些画面你们见过吗?
看着这些画面,你们想到了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呢?二、进入情境,整理复习。
师:老师把这些知识藏在了智慧宫里面。你们能找到吗?
同学们你们想首先打开哪一扇门?(根据学生选择,依次点击各扇门,呈现三个不同的知识板块)
1、复习知识点:长度单位和测量物体谈话:看看,谁来欢迎咱们了?
看见m、cm,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打开这扇门。
问题①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学生独立思考)②判断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同桌相互讨论)③动手测量。
(先估计,后测量)2、复习知识点:观察物体师:同学们又想打开哪一扇门?
找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中解决问题。①他们看到的分别是哪幅图?并用线连一连。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又想起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3、复习知识:图形知识①认识图形。
图形的拼组:数一数各个图形分别有几个?
师:同学们,你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拼组成一幅图案吗?拿出七巧板,动手拼拼看。
师:谁愿意把你的图案拿给同学们欣赏欣赏。师生共赏。
要求:课后,在小组内相互猜猜,小组成员拼的是什么图案?里面又有哪些图形呢?
三、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很多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在这节复习课上,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孩子本领可大了,个个都是数学小能手!
板书设计:测量物体。
观察物体空间与图形(总复习)认识图形图形拼组。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空间与图形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图形与测量 一 填上合适的单位。1 小明的身高约1.452 一个电子计算器的体积约36 3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644 一个水杯的容积约800 二 填表。三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四 计算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单位 米 五 求下面图形的体积。单位 厘米 六 解决问题。1 建造了一个长50米,宽30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图形与测量教案
图形与测量。一 填上合适的单位。1 小明的身高约1.452 一个电子计算器的体积约36 3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644 一个水杯的容积约800 二 填表。三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四 计算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单位 米 五 求下面图形的体积。单位 厘米 六 解决问题。1 建造了一个长50米,宽30米,...
四年级数学下《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轴对称。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进一步理解图形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 动手操作水平和创新思维水平。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的过程,培养审美意识,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教学的价值...